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轉貼文章】老法跟筆的故事

網路知名作家在痞客網上的有趣文章。

妙語如珠,機趣橫生。

如果夫妻相處,可以這樣「和諧」,應該是很幸福的。

她也有出書喲!可以去買來看看。

出處:老法跟他的筆

以下是原文:


每個人大概都有自己特別愛的玩具,我喜歡紙類製成品跟盒子,只要看到喜歡的就想買,明明不需要,也還是愛得不可自拔,玩得愛不釋手,老法也有這毛病,他的心頭好,是筆。

很有趣,偏愛文件而且長期寫字寫日記的我,反而不是很在乎筆,只要順手好寫,什麼筆都行,我從來沒有自己買過昂貴的筆,日常用的都是隨便書局還是7-11都買得到的貨色。


老法喜歡鋼筆,我們交往的時候,我收過這個摩登原始人的情書,質地細緻厚密的紙張,深紫藍色的墨水,工整漂亮的鋼筆字跡,別人我不知道,可是我非常吃這一套,他的信件,給我們的遠距離戀愛大大的加添了色彩跟韻味。


他最近看到一套筆很喜歡,天天在那裡神思不屬,魂牽夢繫的想著,每天說話總是免不了要說到:「我喜歡的那套筆齁……」說的時候還兩眼朦朧,一片星光,輕輕嘆息。我只覺得玫瑰花忽然的以細菌分裂增殖的速度在我們的身邊蔓延開來,非常少女漫畫的樣子。


老婆於是說:「那去買嘛,這麼喜歡。」勤儉持家的老法也總是就在此時從他玫瑰色的春夢中清醒過來,教訓老婆:「很貴好不好,不要以為我們可以隨便亂花錢好嗎…〈下略十分鐘「想當年我們結婚窮得快要被鬼抓去」的歷史課,跟又十分鐘的「現在世道不好經濟不景氣」的世界經濟學課〉」


我聳聳肩膀,由得老法演講。


錢是這位大爺賺的,筆是這位大爺想要的,買還是不買,對我一點影響也沒有,他要是喜歡這種「追求但是還沒得到可是又不想那麼快得到」的自虐快感,HAVE FUN。


我以為老法會繼續在那裡我愛你可是我不想得到你的掙扎一些日子,沒想到昨天他跑出去,回來的時候提著大包小包,咦,我實在要翻一下黃曆是什麼日子,老法跑出去血拼耶!老法興高采烈的坐下來展示血拼回來的戰利品,一面跟我說他採購的故事。


話說老法抵達百貨公司的文具櫃檯,正是午餐時間,客人不多,售貨員也少,長長的櫃檯後面只有一個小姐,老法先到,跟著馬上來了一個濃妝的中年貴婦,氣焰囂張,要看展示的金筆,擺出那種「因為我要看的貨物比較昂貴〈其實並不,不過有些人就是毫無根據的覺得自己要買的東西一定最高貴就是了〉,理所當然應該優先得到服務」那種態度。


老法其實個性很平和,不會輕易啟釁,但是遇到太討厭的人,也是會軟硬不吃的給人難看就是了,像那位趾高氣揚的貴婦就踩到老法的地雷。於是牛高馬大的老法就靠近貴婦,真的很接近很接近,幾乎把臉湊到貴婦的鼻尖上,笑瞇瞇的對著貴婦的粉臉吹氣:「馬旦,請排隊,我先來的。」


又不是劉嘉玲拍廣告,叫攝影機你可以再靠近一點,該中年貴婦馬上受到心理性的威脅,向後退了好幾步,以保持社交距離。我打岔:「你今天早上有無洗澡?」


老法:「當然有。臭女人你懷疑你丈夫的衛生習慣乎!」


我:「不敢不敢,大爺你請繼續。」老法於是得逞,愉快的要求售貨小姐取出筆來,而且,從他完全不感興趣的筆開始,一隻一隻的看,貴婦氣鼓鼓,站在後面瞪著老法的後腦杓,也拿這個死老外沒辦法,老法就這樣笑瞇瞇的糟蹋掉貴婦四十分鐘,然後買了他想要的那套筆回家。


我聽完,發表感想:「其實你本來沒決定要買只是要去看的對不對,但是因為不想被那個破麻看衰小,所以把整套買下來表示你買得起嗎?」


老法得意的很:「對啊,反正我看到最後一定會去買的,可以順便給人家一點麻煩,附加價值咧。」


我:「報復是一件甜蜜的事情。」


老法:「對。」我:「你會不會因為這個事件而更喜歡這套筆?」


老法:「當然會。」我:「你是個小人,不是紳士。」


老法更加神氣活現:「那就是為什麼你前男友送你大鑽戒你不嫁,我什麼都沒給你你就跑來嫁給我,嘿嘿。」


就算經過多年的相處,我偶爾還是會因為杜大爺白目跟厚臉皮的程度讚嘆,就像這個當兒。


不過我也練得刀槍不入啦,一針刺破他的泡泡。「我不喜歡鑽戒,而且他的屌實在太大,我只好忍痛放棄,嫁給你比較好,嫁給他恐怕每次行房都要去給醫生縫合陰道。」


老法瞪我:「畢曲。」


我:「彼此彼此。」


他的採購記總是人人有獎,於是小法收到新的電動遊戲跟遙控器,我收到一個小豬形狀的喇叭〈把MP3接上去可以放音樂的〉,因為老法大客買得多,人家售貨員送了老法兩隻派克的筆,於是我跟小法一人一隻,小法即將上小學,爸爸的禮物就是這隻筆,老婆以後簽合約可以有正式的筆啦,只是他幾乎沒讓我們母子宣誓,要以性命守護我們的筆,不准借給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煩得小法怪叫,努力想要逃脫,去玩他的新遊戲。


妹妹獲得五個筆盒子裝喇叭的紙箱子,快樂的把自己的蠟筆跟彩色鉛筆一一重新裝盒,玩得不亦樂乎,喜歡還是不喜歡,遺傳就是會在這些奇怪的地方顯露出威力來,果然頗有乃母之風,愛盒子。


全部的塑膠袋跟包裝的泡泡紙歸泰山小豬,他被那個波波響弄得樂不可支,嘰嘰咕咕的笑了半天。


然後是老法,抱著他寶貝的新筆,一臉高潮,表情恍惚,幸福的摩娑了大半個下午。全家各有各玩,大家都很高興,是誰說錢買不到樂趣,其實可以。


這就是老法跟筆的故事。


Thursday, September 25, 2008

【食記】FM station草莓蛋糕

同事生日,分到一塊蛋糕,草莓口味。突然心情從谷底慢慢爬升上來了
一掃整天的陰霾
人家辛勤工作,只為了五個小孩。
我似乎付出的心力多了十幾倍,卻得不到回饋。
茹苦含辛原來就是這樣而已,還好,我還撐得下去。
小朋友們快來,別讓我等啊!

附註:沒有微距鏡頭,還好Tvs Digital小DC還能以小花模式派上用場。

Wednesday, September 24, 2008

【Pen】Porsche Design P'3100鋼筆

Porsche Design實在非常驚人。
本業跨界的狀況,在企業體壯大之後,異業結盟的趨勢,更顯得理所當然。
跑車界的Porsche品牌也不例外。


Porsche Design新聞:U-CAR 車壇新聞-黑潮來襲,Porsche 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限量登場
官方英文網頁: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

新聞內容:黑潮來襲,Porsche 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限量登場
2007/08/15 記者/董星銳
今年冬天,德國跑車大廠Porsche將帶領一股黑潮來襲。Porsche和知名設計公司Porsche Design,將聯手打造限量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這輛295匹馬力的中置引擎跑車,在Porsche Design巧妙的設計下,將呈現出以黑色為主軸的深沉色調;此外這次的跨刀產品,也將以限量777輛的數字銷售。Porsche與Porsche Design聯手,推出限量777輛的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
Porsche Design工作室和Porsche的淵源深厚。創辦人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身為Porsche車廠的第三代傳人,自小便涉獵許多有關車輛設計的事務。而他也在1972年,將Porsche Design自車廠中獨立出來。自此Porsche Design便開始展露頭腳,積極從事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等多個面向,也在國際市場上打出名號。

反光金屬質感的黑色烤漆帶來神秘的感覺,而貫穿車身的Porsche Design飾條則點出其獨特身份。Porsche Design為Cayman S披上醇黑的外衣,但金屬質感的烤漆卻帶出閃亮的反光效果。而自車中央劃過的三條帶飾,與車門上的同款飾條,則鮮明的點出Porsche Design的不凡字樣。進入車室,黑色的基調依舊:Porsche Design以真皮和Alcantara麂皮加以鋪陳,兩張真皮製的座椅質感一流,頭枕更壓上Porsche的盾型廠徽;而在方向盤、排檔桿、手煞車和天花板的部份,麂皮材質則帶來絕佳的指尖觸感。此外在手套箱上,Porsche Design Edition 1的限量銘牌更明確指出其獨一無二的身份。


Desgin以真皮和麂皮交織出低調的車艙視覺,同時在手套箱上也嵌上限量金屬銘牌。除了外觀和內裝部份的修飾外,這款限量Cayman S在動態表現上也有所不同。與一般市售版相較,Porsche Design Edition 1的車身高度下修10mm,輪距的部份則加寬5mm;而原廠也將PASM主動式懸吊控制列為標準配備,以自動控制懸吊的阻尼變化,應付不同路面的操控需求。而駕駛者也能藉由「Sport」功能,提升車輛的動態反應,以獲得豐富的駕馭樂趣。此外原廠為Porsche Design Edition 1換上911 Turbo所採用的五幅鋁圈,搭配前235/35 ZR 19和後265/35 ZR 19超扁平胎,在視覺和性能上達到最佳平衡。

此外消費者下單訂購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原廠隨車附贈Porsche Design的高級公事包:其中更包含Porsche Design設計的Flat Six計時腕錶、瑞士刀、太陽眼鏡、鋼筆和鑰匙圈等。多項精美附件同樣以黑色呈現,此外所有附件也以限量方式製造,更顯其獨特意味。

看完汽車後,我把眼光移到了最近注意的鋼筆身上,搜尋網路得知下列兩支筆P'3100的存在。(這兩張圖是李大哥拍賣網裏的照片)

設計感強烈,價格是8300和8950(雙色),比起那些動輒上萬元的名筆,是便宜多了。(如果你想拿免費的,買一台限量Cayman S Porsche Design Edition 1就行了)
這鋼筆,只要三個月不吃不喝,就買得起一支的。我們一起來加油!

此外還有鋼珠筆,作成甩筆的功能,很有趣,頗多人喜愛。

可參閱下列:

H.Chou的文人館:Faber Castell Porsche Design P'3140 Shakepen - yam天空部落

拍賣:PORSCHE DESIGN 鋼絲網桿鋼筆18K金尖

拍賣:PORSCHE DESIGN 雙色鋼絲網桿鋼筆18K金尖


【試寫報告】LAMY AL-star 2008限量草莓紅鋼筆&白金牌preppy本格萬年筆

這幾天試著用這兩隻筆來寫字,分享一點心得。

先說百元鋼筆:
白金牌preppy本格萬年筆
70元的價格,相較於其他筆種,其實便宜了。
文具店裡動輒4、50元的原子筆,其他的中性筆或是鋼珠筆,又貴更多了!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鋼筆墨水】

現在很多鋼筆都可以用拋棄式墨水管,使用與攜帶都方便。
不過,還是以吸墨器添加墨水的方式比較「古典」。
購買鋼筆後,還是要玩玩吸墨器看看。
先入手一瓶鯰魚墨水。

我選的是:托爾斯泰
拆封前
拆封後


為什麼不選藍、黑色,或是台灣系列,如黑水溝呢?
因為使用以文學家命名的墨水,好像沾染了一點文學氣息吧!
(自我催眠,自我催眠……)
延伸閱讀
官方網站:Noodler's Ink - Taiwan

托爾斯泰墨水介紹:Tolstoy 托爾斯泰

高手的墨水經驗分享。目前已經有十篇分享了!鋼筆用墨水(伍) (Noodler's黑水溝) - chao的說談講論v( ̄︶ ̄)y - udn部落格

來練鋼筆字吧!

一直以來,我的字都是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毫無章法可言。
現在突然想要練練字體。

竟然有網友把自己的練字帖PO出來,
那就下載來練練吧!
希望不是兩秒鐘熱度!
千字文練鋼筆用字帖--97/08/14

這個也很厲害
鋼筆書法展示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購物】LAMY AL-star 2008限量草莓紅鋼筆&白金牌preppy本格萬年筆

先上圖好了。
白金牌preppy本格萬年筆
這是墨水:共有六色
透明塑膠筆桿,雖然廉價,但五臟俱全

LAMY AL-star 2008限量草莓紅鋼筆

拆封前

拆封後。附卡水、吸墨器各一支。
最近瀏覽部落格時發現幾個中時推薦的網站正好都是愛筆人士的心血
突然想起那隻筆,那隻父親送給我的鋼筆……
我小心翼翼的使用,僅僅犯了一個錯誤──帶去學校,於是他成了偷兒的蒐藏品。

還記得那是需要手動上墨的鋼筆,拆開筆桿後,筆身剩下一根銀色的吸墨器,按下吸墨器的末端,就能夠吸取墨水。

現在好像很難找到這樣的鋼筆了。



我在搜尋各家的分享之後,決定要重拾從前的記憶,好好的寫字,用鋼筆寫字。


最近寫字越來越差了。已經到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狀況。

逛了一趟拍賣網,思考了幾天,出手買了這兩隻筆。

過幾天在談談書寫的感覺。

剛好有人分享(同樣都有這兩支筆):Lamy Al-Star(綠色筆身)
高手的分享:白金牌Preppy本格萬年筆 小題大作的樂趣所在

【轉貼文章】投資要留本─雅虎理財特別企劃

無論做什麼事,基礎一定要穩固。
不穩固的建築,勢必要倒塌的,遲早而已。
如果凡是只求速成而能成功,頂多是幸運而已。
人有多少幸運可以揮霍?

投資要留本
( 2008/09/22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美國金融地雷一一引爆,連帶使得台股也受到波及,雖然政府釋放利多,但還是一蹶不振,後市悲觀氣氛濃厚,投資人已不知如何是好。在危亂的時刻,我們千萬不可自亂陣腳,要沉得住氣。聽起來很難做到是嗎?我知道有人用融資買股票投入3700萬,現只剩500萬不到;有人更以自己的生命賭上一口氣。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青山指的是自己的命跟投資本金


看著股市直直落,不少人因此而焦慮,晚上睡不著,身體一些莫明的毛病也跑了出來,我的想法是,凡是可用錢解決的事都好辦,不能用錢解決的事才困難,失去了健康的身體,用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若因此而想不開,那更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在這波股災中,筆者也損失不少,但我總相信「黎明時刻」一定會到來。



第二個青山指的是投資的本金,不管賠再多,您一定要留一筆錢在身邊,做為翻身之用。日前隨手翻了書架上一本買了許久的理財書「一生受用的金雞蛋」,書中用故事的方式,說明巴比倫帝國的致富之道,裡頭有個富翁分享他的致富守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所得的十分之一或更多的黃金儲存起來」(巴比倫用黃金作為通貨交易)。古代的巴比倫人就有這種存留本金,然後用錢滾錢的方式處理錢財,難怪會成為最富有的國家。巴比倫人還強調,即使在負債時刻,有了錢也要先把一部分的金錢存留下來,有了這個「本」,才能讓你有翻身的機會。 這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幫助我們渡過這次股災的好方法。



在這波股災中,若您已賠無可賠,別失意,你若還有份工作,那我要恭喜你,這筆薪水就是你的本,你一定可以東山再起;若你沒有工作,那就積極點,全職、兼差的工作都行,口袋有了錢,才有機會生更多錢子出來,但可別想用不正確的方法掙錢喔!



若您雖沒獲利,但還留有隨時可動用的現金,那就別衝動,靜待時機來臨再出手。您或許聽過所謂的「災難投資法」,其實概念就是「最危險之處其實最安全」,在這波股災中,其實有許多公司的股價受到市場下跌趨勢的壓迫,呈現價值嚴重低估現象,投資人在適當時機就能以超跌的價格買進股票或基金。



也由於市場恐慌,許多投資人不敢介入,若您以反向思維大膽進場,便能以低價投資,一旦日後股市在恐慌之後回歸理性,股票真正的價值便會反應在股價上,到時候一定可以帶給您一筆豐厚的報酬。



目前適當的進場時點還不明朗,投資人可在這時休養生息,把身體照顧好,也把「本」累積豐厚點,順便研究那些公司在利空時刻還有所表現,待進場的號角響起,就盯緊目標,給自己一個獲利全勝。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轉貼文章】投資絕對要做好風險管理

此文引用了美林的名言,確實具有警醒世人的作用
但諷刺的是:美林也沒做好風險管理,捲入洗錢事件不說,甚至差點就倒閉了。
風險,豈可輕忽?



投資絕對要做風險管理
( 2008/08/26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王鈺棻 )


「高報酬高風險」是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投資人往往只看到高報酬,卻忽略了風險,以致於在投資路上摔了筋斗。美林有句名言:「我能在一小時內,教您如何選擇股票,但要教會您如何應付投資風險,卻要花上五年以上的時間。」可見學投資容易,應付投資風險是困難的。


所謂的風險,於財經專業的說法將其區分為「可分散風險」,也就是可透過投資組合持有多種投資標的將風險分散掉;另一種風險為「系統風險」,即無法用多角化投資分散的風險,又可稱為不可分散風險,像通膨、戰爭等,對市場具有全面性的影響。


投資一定會有風險,也可說是一種冒險的活動,若你懼怕風險而不敢投資,則致富之路必定與你無緣;懂得投資之道者,是懂得冒險並設法降低風險,如果投資人能確實做好降低風險措施,便能心安理得獲取報酬。 如何才能做好風險管理呢?以下六點供投資人參考:


一.投資前勤做功課
在我接觸的投資人中確實做到的人並不多,常常只聽明牌就冒然投入,賠錢了又怪別人亂報消息。若有人告訴你某檔股票或基金可以買,請你一定要去翻翻這些標的的資料,股票的話,要看看這家公司的本業、營運狀況、發展前景;若是基金也要了解其類型、持股、近一三五年的績效、市場或產業前景,了解愈多愈能掌握投資風險。


二.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投資前更是要了解可能遭遇那些風險?最壞的狀況有那些?若發生了自己是否能夠承受?如果投資了一項金融商品反而讓自己精神緊張、食不下嚥或睡不著覺,這種投資不要也罷。前文提過,投資是項冒險,但要冒值得冒的險才有價值。


三.分散投資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投資人聽到耳朵快長繭的一句話,但我還是要不厭其煩的提醒您,分散投資不僅是多買幾檔基金或股票,最好是能分散投資於不同類型的金融商品,在金融市場發生動盪時可以達到降低可分散風險及系統風險的效果。


四.不買不熟悉的產品
近幾年來由於金融機構的競爭,為爭取客戶相繼推出許多新型態的金融商品,標榜高報酬率或穩健獲利,但商品內容卻讓人霧煞煞,遇到這類您不懂的商品,一定要問仔細,如投資標的、連結商品、報酬率計算方式、風險等等,搞懂了再進場,若聽了理專的解釋還是有聽沒有懂,最好還是不要碰。


五.設停利停損點
很多投資人在投資前都會設立停損或停利點,但卻沒有確實執行,停利點到了不獲利了結,想著還要再多賺些;停損點到了也不賣出,想著應會再反轉,但往往就在等待的過程中損失更多。投資人要知道,設立停利停損點的目的即在於進行風險控管。


六.以時間換取報酬
若將市場的波動放在時間歷程來看,其實短期的波動對投資風險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這就是為什麼要長期投資的理由,讓時間去撫平風險,投資人最後還是獲利在望的。
只要做好風險控管,投資人的財富必然與時俱增。


延伸閱讀:

美銀併購美林 成全球最大金融公司

品牌蒙汙點 美林主管抵台說明

美林48小時賣身內幕:美國銀行最大膽抄底

【攝影器材】Canon AE1-p & (Canon New FD 50mm F1.8 & Tamron 28~75 F3.5-5.6)

女人的衣櫃裡總缺少一件衣服。

那是過度消費的教育宣言。

喜愛攝影的人防潮箱裡總缺少一顆鏡頭。

那是器材狂的說法。

為什麼我又會多了一組相機呢?

先聲明,這可不是我愛花錢所得來的。而是愛好FD接環的攝影前輩送給我的呢!

她唯一的缺憾是無法推動F1.2的大光圈鏡頭,這對擁有大光圈神鏡的前輩來說,確實有點雞肋,對我來說就大大地不同了。常用焦段50mm也是大光圈 F1.8,對我還說已十分足夠。

這顆Canon New FD 50mm F1.8鏡頭,本身已經有裂痕。到底是怎麼受傷的,好像前輩接手時就已經是這樣子。其實對於成像上沒有可見的影響。外觀的瑕疵,頂多就是使用的心情受到影響而已。能拿到這組相機,實在樂得很,哪會影響啥影響,心情好的勒。

這顆接環屬於New FD接環,和現在時下的鏡頭接環使用方法一樣:對準定位點,旋入機身,直到卡榫定位,指揮艇組合完成。想要脫離,就按下鏡頭的金屬按鈕,反向旋轉即可。這顆鏡頭沒有後蓋。

到目前為止,我的50mm鏡頭已經有SMC Pentax-M 1:1.4 50mm,Yashica ML 50mm F1.9,以及,不僅防潮箱已經爆滿,出門時,還要輪流帶她們出門,以免陽光曬得太少,不夠健康。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閱讀】《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

從書本的包裝,你就可以感受到該書作者與編輯的用心。
很多人都把書衣當作廣告單,購買之後就隨意丟棄,毫不吝惜。
若果你也這樣對待這本書,你可能會懊悔不堪。因為他的書衣可是包含兩幀知名的作品,充滿巧思的設計,讓你在攤開書衣之後,還能欣賞作者的大作。
要知道,買下這本書,可是就近欣賞並獲得他的作品的最佳捷徑。

柯錫杰是傑出的藝術家。
藝術家願意把他的心路歷程,乃至於創作的中心思想、創作理念與尋找靈感的方法公諸於世,我想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怎可忽略。

在很多人嘗試學習創作的路上,多的是遇見能夠說得一口好作品的敘述者,少的是能夠有優秀的藝術家公開自己創作的私密。
柯告訴人們,那是靈魂,而不是技巧。
當生命乃至於靈魂都與藝術相結合,這種形而下的技巧又豈是能停滯於心的呢?


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
· 作者:柯錫杰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03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059506
· 裝訂:平裝
  有一位攝影家,高行健讚喻他「用照相機取代畫筆,又超越了相機的機械性能和照片的物質性,賦予影像以某種繪畫的可能。」他是第一個在紐約開設個人工作室的華人攝影師、第一個深入撒哈拉沙漠拍照的台灣攝影師,也是第一個把攝影作品推向藝術、得以在Hammer Gallery等重量級藝廊展出的攝影師。他開創了新的攝影風格和構圖視野,在七○年代,他的大名已享譽國際。他是台灣現代攝影第一人──柯錫杰。
  本書是柯錫杰執相機五十年首度公開他的攝影美學之精華集結。在他眼中,什麼是美?什麼是藝術?如何拍出好照片?為何《Play Boy》和《國家地理雜誌》找他他都不拍?書中都有精彩論述。
  他是一個極其純真浪漫的人,面對美景時,他經常感動落淚,高興時又不顧周遭眼光,脫了衣服便手舞足蹈。在向舞蹈家妻子求婚時,他在紐約清冷的黃昏中拍了一張照片寄給當時還在台灣的她,他說,「舞台有了,燈光有了,就是缺少一個舞者。」一頭白髮,一顆少年的心,帶著一身憨膽,柯錫杰走遍世界,擁有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也透過他的心和眼,給我們一張又一張動人的精彩照片。
  攝影家說,「現在,只要拿起相機,開始走路,他什麼都能拍。」這當中必定有著超越技巧的深刻內涵。也許正如評論所說:「那不是技巧,是靈魂。」
作者簡介
柯錫杰
  1929年出生於台南,早年赴日學習攝影,返國後以高度精準的影像技術拍攝指揮家郭美貞、舞蹈家黃忠良等人物寫真,展現強烈個人的視覺風格,並且表達人物內在深層的精神。
  六○年代移居美國紐約,是少數能在美國紐約商業攝影界獲得肯定的亞裔攝影師,曾經為Bazaar、Essence等國際知名雜誌擔任特約攝影。1979年為追求個人藝術創作的突破,在名利雙收之際毅然結束在美國的事業,遠赴南歐及北非拍攝風景,完成了造型簡潔、風格獨特的「心象攝影」系列,成為日後引領台灣攝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

最近毒奶粉事件發酵,很多人都望奶興嘆。
該吃還是不吃呢?
據說,喝牛奶其實根本沒有營養價值,不合乎人體需求。甚至有人認為,是全世界政府與酪農的掛勾,以維護酪農業的存在。
如今,未辨真假,牛奶倒真的喝不得了,連豆奶也遭殃。

毒奶粉事件如同其他的黑心商品,乃至於黑心事業,都是「殺頭的生意有人作,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賣牛奶的黑心,做奶粉的黑心,賣奶粉的黑心,進口的也黑心。
華爾街的金童們所設計的黑心金融商品,吞噬掉全球的經濟,也是黑心,黑心中的黑心。卻沒人譴責這些人,豈不怪哉?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網路上流傳的名文,原載於系刊。


對於對於諸多目標者,或是汲汲營營於一時虛名的人,頗有當頭棒喝之效。


生活中有太多小細節,


生命中有太多小目標,


不捨怎有得?太專注於小細節,太在意一時的成功或失敗,都是太早作出論斷。


生命中有許多可貴、可珍、可愛,均來自於長時間的累積所致,全然不是一朝一夕而成。


看完之後,問自己,我真真切切地累積了生命的厚度嗎?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摘自清華電機彭明輝老師於系刊發表的文章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
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
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
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的問我這些問題。
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須有的!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
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
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
如果我們看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
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
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
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
可是,聯考真的意謂著什麼?
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
僥倖考上的人畢竟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
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為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
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
所以,三年後乙順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
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
同樣的,今天念清大動機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念成大機械的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的好?
仔細比較甲與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為一時的際遇而終止增或減"?
聯考排名只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部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
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段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

但是,我不厭其煩的再重複一次:
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
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
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
然後安安穩穩,誠誠懇懇的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念人文科學的東西。
畢業後工作了幾年,才決定要念研究所。
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
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整裝出國念博士。

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
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
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
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
屬於我們該得的,哪樣曾經少過?
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
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會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
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不得了的事看待。
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
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
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經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論文。

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期間七年的時間我從不停止過研究與自修。
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

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
老愛在表面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
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做悲喜。
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
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實是:
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
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
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終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的問我:
"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
"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念研究所時會比別人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
"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念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願的。"
"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話的感慨。
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
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庭,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
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改回到"朝四暮三"。
其實,先工作或先升學,期間差異就有如"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計較。
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
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的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可能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哪個都一樣,
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

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越小,愈不值得焦慮。
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的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
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
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
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
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說:
" 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 "
我只能這樣回答:
" 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個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
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
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他的可能性,
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他。
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須感到遺憾。不是嗎?"

人生的路這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
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念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
畢業後,他告訴自己:
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
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
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
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

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
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
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也說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不過了:
我們得到平日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不曾努力累積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
功不唐捐,最後該得到的不會少你一分,不該得到的也不會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學。
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開短期課程。
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
相信他在專業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
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個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我就不曾放棄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
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
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
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
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開始,我就不曾仔細計算外在的得失,只安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
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精神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
事實單單純純的只是:
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
有人問我,既然遲早要念博士,當年念完碩士就出國,今天是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
我從不這樣想。
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離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
人生長的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
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
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
這卻又是大部分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臺訪問我:"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
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
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
而是被常人當作"困境"的境遇,我都當作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

剛服完兵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
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至於低的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
念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
一來,精神上我過的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十一歲才要出國,而同學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要求的有多嚴),卻不曾喪氣。
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的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了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
同時我也相信:
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
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會是寬廣而長遠,
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若要讚美晴天
請等到黃昏之後

Tuesday, September 9, 2008

[書摘] <明室--攝影札記> by 羅蘭。巴特

網路搜尋時,無意間發現的書摘。
這本大師之作,我幾年前看過,感覺很具震撼力。
對於影像的內在思考,能夠有很多啟發。
雖然思考性較高,造成閱讀停頓,但是往往能夠有所得。

下列書摘均引用自 :賴曉黎的教學網站
04_「文獻討論」版

2
指稱對象緊貼著相片。(16)

4
一張相片可為三種不同做法(或三種情感、三種意向)的客體:操作、承受、觀看。(18)

5
是"我"從不應合我的影像,因為影像才是沉重、不動、頑固的(也正因此,社會要憑藉影像)。(21)

攝影將主體變做客體,變作物體。(22)

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他藉以表現技藝的我。(22~23)

社會將如何處理解讀我的相片,我無從得知;但是當我在這道手術後的產物中發現自己時,看到的事我已完全變成了"像",亦即變成了死亡本身。別人---他人---將我從我自身剝奪而去,殘暴地把我變作物體,任意處置擺佈我。(23)

7
"奇遇"---這一張(照片)碰上了我,那一張沒碰上。(28)

沙特:""報章刊載的相片很可能"對我毫無意義",換言之,我觀看這些相片卻不能為之採取存在的立場。因此,我在相片中看到的人物雖為相片所攝取卻並無存在地位。""(28~29)

9
這些相片都很美,清楚說明了武裝暴動的尊嚴與恐怖,但是在我眼中並不突出,其一致的內容屬於文化層面;若非題材暴烈,它們只是帶有幾分格勒澤式趣味的"戲劇化場面"。(34)

10
這些相片我自然有一般的興趣,有時也受了感動,但這是經由道德政治文化的理性中介所薰陶的情感。我對這些相片的感受屬於普通情感,幾可說是調教出來的。--->知面。(36)

騷擾知面---punctum刺點:有針刺、碰運氣的意思。相片的刺點,便是其中刺痛我(同時謀刺我、刺殺我)的這一危險機遇。(36)

11
我眼中尚可存在的相片,大部份亦僅僅激起一種泛泛的,可說是禮貌上的興趣,但沒有任何刺點….因投注其中的只有知面…只有漫不經心的欲望,廣泛的興趣,一無所得的嗜好。知面即屬於喜歡to like之列,不屬於愛to love。
辨識知面,即註定要迎對攝影者的意圖…必定可以了解,可以在心中思辯,因為(知面所依藉的)文化即是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合約。知面是一種教養(知識和禮儀)教我能夠認出操作者,能夠體驗其創作的動機和目的。有點像是我要解讀相片中攝影者的種種迷思。這些迷思顯然是為了(這正是迷思的功用)妥協攝影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賦予攝影各種用途。

12
攝影即刻展陳所有「細節」,提供了人種學知識的素材。攝影…提供我成堆零碎事物。我喜愛某些傳記性描述的作家生活點滴,我家這類細節名之為「傳記微素」。攝影之於歷史的關係正如傳記微素之於傳記。

13
(我認為)攝影之所以接近藝術並非由於繪畫,而是經由戲劇。透視畫作、攝影、透景畫幕三者均源於暗箱,皆是關於舞台場景的藝術。攝影更接近於戲劇,乃因兩者間有一獨特的中繼者:死亡。…早期的演員為了扮演死者的角色而與群眾分開…人們雖急欲設想生動的相片(「力求生動」的熱衷態度正是因人們面對死亡感到不安,而採取的迷思式否認態度)攝影卻像原始劇場,亦如活人扮演的靜態畫,在那粉飾僵止的外表之下,我們看到的是死者。

14
所有以「震驚」為原則的(或言藉口更佳)的相片,因為(不同於刺點)攝影的「震驚」與其說是造成創傷,毋寧更是揭露原本安然掩藏的事物。第一類的驚奇是「稀罕」。第二類的驚奇…即重現一個正常人眼所無法掌握之連續動作中的剎那姿勢(…歷史畫作的意志體現)…攝影藉助本身的瞬間動作,可以在一快速場面中固定決定性時刻。第三類的驚奇是壯舉,即技術上的偉大成就。第四類驚奇是攝影者玩弄的技巧。第五類的驚奇是匠心獨具的奇想。
所有這些驚奇效果皆遵守挑戰的原則…必須對一切可能性…和有趣的一班定義挑戰。起初攝影為了驚人而拍攝受人注目的事物,然而不久,便有了著名的相反現象,宣稱東西拍成了相片便是引人注目的。

15
所有相片皆是偶然的(也因此而無意義),攝影只好戴上假面以製造意義(朝向普遍性)。假面…用來指人的面目之為社會和歷史塑造出來的產物。假面,即是意義,因為這假面是絕對純粹的。偉大的肖像家亦是偉大的迷思創造者。
太強的相片馬上便會被轉移注意,好讓人們以美學觀點,而不以政治觀點來消受。若想領悟面孔政治上或道德上的意義,豈不是得採用一種偏離的角度來觀察社會?社會眼光隔著一段距離,卻因必得通過純美學的中繼站,竟使批判的距離效果失去作用;惟先已具有批評傾向的人才會看出作品的批評性。

16
對我而言,風景相片(城市或鄉野)應是可居,而非可訪的。這正是波特萊爾的旅行之邀和前世兩首詩所詠唱的雙向憧憬。面對我心怡的風景,我感覺我確曾在那兒,或者,我應當去那兒。這才是(欲望選擇的)風景圖像之精神所在:heimlich,我的家,喚起我心中的母親(不帶絲毫憂慮心情)。

17
知面若無任何吸引我,弄傷我的小細節(刺點)穿越而過,攪拌其中,只能蘊生一類很廣泛(世間最多)的相片,可以名之為單一攝影。當攝影誇張地轉換「真實」而不使之分化,搖曳時,便是單一攝影(誇張是一種凝聚力):毫無對決,毫無離間,毫屋騷擾。
報導攝影經常都是單一性(單一性相片未必一定是詳和的),這類影像不含刺點,只有震驚。這類攝影只會「吶喊」,不會傷人心;報導攝影(一下子)被接收了,如此而已。
另一種單一攝影是色情相片。

18
在這通常單一的空間裡,有時(然可惜太少了)一個「細節」吸引住我,讓我感覺它的存在便足以改變我的閱讀,在我眼中像是見到一張新的相片。這個「細節」即是刺點(刺痛我者)。欲察覺刺點,任何分析對我皆無所助益(然有時回憶或許有用)。

19
刺點通常是一「細節」,亦即一局部物體。刺點並無道德或優良品味的含意,刺點亦可能是沒禮貌的。
刺點雖突如其來,卻多少具有潛在的擴張力,這一力量常是換喻性的。攝影超越本身…取消自身的媒介,不再是符號,化作事物本身。
刺點還有另一種擴展力:即當它為一「細節」,卻同時又充滿整張相片之似非而是的情況。

20
令我感興趣的細節,並非具有意圖的。刺點就在被拍物的畫面裡,作為一附加物,逃也逃不掉,卻又是天上恩賜的。它不一定能說明攝影家的技藝,只能指出攝影家曾經在場,或者更差一點的,指出他不得不將整個事物連同局部一起拍下來。攝影者的超人眼力並不在於「看到」而是在於「在場」。

21.
詞彙耍詭,通常說:「沖洗(發展)相片」,但是化學作用顯影(發展)的,確證是「不可發展的」,即一(創傷的)本質,不可能再改變自身,只能百般固執地一再自我重複。(59)

22.
知面畢竟是具有語碼或固定意義的,刺點卻不然。(62) ...刺點雖是立即的,尖銳的,卻能將就一段潛伏期(但不接受任何檢驗)。

相片應當安靜...與音樂有關[亦即與時間有關——與電影成對比]。只有在安靜的狀態、安靜的力量中才能達到絕對的主觀性。(64)

23.
關於刺點的最後一點說明:...是我把它添進了相片,然而它卻早已在那裡。看電影時,我是否能添加影像?我想不可能,我沒有時間...電影必然有其他種種優點,卻沒有沉思性...。銀幕...是一個遮擋物:從中走出去的人仍繼續生活:有一「盲域」...。相片,包括那些具有良好知面的相片,我卻不覺得有任何盲域存在:在框內發生的一切一旦跨入了框,便已絕對逝去。...他們已出不來...。然而,一旦有了刺點,變開闢(暗示)了一片盲域...。(67-8) 所以刺點為一微妙的境外場,好似影像的將欲望擲出畫面所見之外...(69) [這種恰當的擺放、框設顯示]攝影家找到了適當的時刻,欲望的理想分寸(Kairos)。(70)

24.
我應當承認我自己的樂趣僅是不完善的中介者,而主觀性既已退縮成個人感官享樂的實現計畫,便無法探知普遍性。我應該更進一步深入自我,好探尋攝影的事實,探尋不論任何人看相片都看到的...。(70)

26.
就其中與多相片來看,將我和它們隔開的是歷史;而歷史不正是指我們尚未出生前的年代?如此彼我們稍早出世的人,在他個人的一生中亦包藏著歷史的壓力...。(82) 歷史是歇斯底里的,只有當人們注視它時才存在——要想注視它,必得置身其外。既然我是生靈,便與歷史相對,為了我的個人得揭穿歷史,摧毀歷史...。(83)

27.
[冬園照片中母親瞳孔的光]已成為一個中介,帶領我向他的身份本質,那心愛容顏的真靈。...相片雖不完美,卻張張表露了每一回他「接受」拍照時的心情:我母親「聽任」攝影,順其自然...不與自己的形象爭辯...。(84)

28.
...我確信這張相片[冬園照片]聚集了形成我母親生命本質的一切可能謂語;反之,若刪除這些謂語或部份予以更動,則讓我想起那些...現象學稱那些照片為「隨便什麼」,僅具有類比相似性,只能說明他的身份,而非他的真相。(88)

29.
我以我的方式撤銷化解了死亡:因為如許多哲學家所言,如果死亡是種族延續的無情勝利,個體知死乃為了成全總體的生命,個體為重造自我而生產了非我的他人,繼而本身死去,被否定超越,那麼沒有下一代的我,在我母親臥病時,我孕育了他。他去世了,我也不再有任何理由去配合至高(種族)生命的步調。我的個體性永遠不能普遍化...沒有死生延續之辯證的死亡。(89)

32
從此以後,我必須接受兩種呼聲的融合:一是一般大眾的(談人人所見所知),一是個體的(從僅屬於我個人的情感衝動,如船拖淺般地讓普遍性浮昇上來)。(P.93)

攝影的所思便叫作:「此曾在」,或者:「固執者」。在拉丁文中(為了澄清細微差異,宜引經據典)無疑的是interfuit:此刻我所看見的曾在那兒,伸展在那介於無限與主體的(操作者或觀看者)之間的地方;它曾在那兒,旋即又分離;它曾經在場,絕對不容置疑,卻又已延遲異化,此即拉丁文動詞intersum的意義。(P.94)

33
攝影不可模仿的特徵(其所思)在於有人曾看到指稱對象(即使涉及的是物件)期有骨有肉的親身,或甚至可說其本人。(P.96)

36
攝影未必顯示已不存在者,而僅確切地顯示曾經在場者。這個微妙的區別頗具決定性。面對一張照片,意識的取向不一定是鄉愁懷舊(有多少相片與個人時間毫無關聯),但對任何存在世間的照片,意勢必針對其確證性,因為攝影的本質即在於證實它所表現者。(P103)

37
相片中的時間僅以一種過度、畸形的方式靜止不動。攝影本質上不但不是回憶(回憶的文法時態當是過去式,而相片裡的時態無寧是不定過去式),甚至堵住了回憶,很快變成了反回憶。(P.108~109)

38
攝影的紀元也正是革命、抗議、謀刺、爆炸事件的紀元,總之,是個缺乏耐性的時代,否定了靜待開花結果的時代。─而無疑的,連「此曾在」的訝異感也將消失。已經消失了!(P.111)

39
我現在曉得還有另一個刺點(另一種「傷痕」),不是一個「細節」;這新的刺點,沒有形,只有強度,它就是時間,是所思(「此曾在」)叫人柔腸寸斷的激烈表現,純粹代表。(P.114)

40
攝影的時代正巧應和了私生活闖入公眾生活的時代,私生活的公眾廣告化,私生活被公開消費。(117)

41
當我駐留在相片前的時候,我仔細檢視,好比我對相片中的物或人希望有更多認識,(118)我之所以抱著發先真相的瘋狂企盼只因攝影的所思是此曾在,然而我雖然努力檢視了,卻什麼也沒發現,如果把相片放大,只見到相紙上的銀粒子,別無其他,我等於是為了突顯材質而毀了圖像。(119)

42
相片隨便和誰都像,偏偏不像他代表的人,因為相像意味的是主體的身份,這可鄙的、公民的、甚至是法律上的東西,相像只是外在的他,而我要的是主體原原本本的他,相像令我不滿,甚至令我懷疑失望。(122)

43
照片能夠顯像,他顯現的是某個人類種族的頑強持久性,(123)同時也曝現了同一家人之間的神秘差異,他具體表現了先祖的無情距離。(124)

44
影像的本質完全在於外表,沒有意義,卻又召喚各種更神秘的意義,不顯露又表露,同時在與不在。攝影的確鑿性在於詮釋的停頓:我嘶聲力竭只能一再指出此曾在,對於任何手拿照片的人,這是一項「基本信念」,而可嘆的是相片越是明確,我越是無話可談。(126)

45
一張臉的氣質(l’air)是不可分解的,氣質是過度的東西,由身體導向靈魂,(127)氣質有如身份的固執附加物,氣質之所以能表現主體,因為主體不自以為是。氣質就像一道光明的影子伴隨著身體,一張相片若不能顯現氣質,身體便少了影子。(128)

46
攝影雖然使我相信我找到了「真正完全的相片」,卻引致了前所未有的混淆,弄混了真實(此曾在)和真諦(即是此),攝影同時成了只正式及驚嘆式,把形象帶至瘋狂地步,竟以情感作為生命保證。(132)

47
攝影所思就是此曾在,這個客體真正存在過,且曾在我看到的地方,這兩項事實出自同一行動,直到今日,除非經由中介過程,沒有任何其他圖像能夠直接向我確證過去的事物,而攝影給我的確定感是立即直接的,攝影成為新世界的幻覺:就感覺知覺來說是假的,就時間而言是真的。(134)

48
社會致力於安撫攝影。第一道途徑在於將攝影視為一門藝術,因沒有任何藝術是瘋狂的。另一則是讓攝影大眾化、群體化、通俗化,使他再與其他圖像相較時顯不出特色,攝影以其霸權鎮壓了其他類型的圖像,(136)我們遵照大眾化的意像來生活,因普及化的攝影影像,藉著展示說明之名義,反將這個充滿衝突與矛盾的人間給非真實化了,今日進步的社會,其特色在於消費的是影像。(137)
攝影是明理的,當其真實性是相對的,經過了美學或現實習慣的緩和化,攝影可以是瘋狂的,當其真實性為絕對的,或可以說本源的,將時間本身重新注入了看相片時的愛戀感受與驚愕感覺中,由這真正的返注行動倒轉了事物的歷程,而這一行動,我們名之為攝影的狂喜作為結束。(138)

【食記】星野銅鑼燒

這是特別跑到市區去買星野,
星野銅鑼燒只有四種口味,
這次特別買了六個櫻桃口味,
其他口味各兩個,
盒裝是保麗龍保冷裝。

外袋。




內裝。
原味


就是紅豆,不會太甜。
咖啡


抹茶


櫻桃

果粒很酸,不討喜。
虧她原本還是限量的商品。

本體。

邊緣完整合併,感覺上餡料不多的樣子。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吹起銅鑼燒的
好像不能很確定
住家附近就有一家標榜日式的銅鑼燒〈菓之燒〉。
口味很多,雖然不是每個口味都好吃,
口感很不錯,也有很受Honey喜愛的味道。
嗯,離題了。

延伸閱覽:
::: 歡迎光臨 星野銅鑼燒 :::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閱讀】《千萬別撿千元大鈔》

不要撿一千元的邏輯,就是從捨棄的觀念開始。
捨棄什麼?
捨棄你舊有的觀念。
成功者不撿千元大鈔的理由,是因為他們的眼光,早就放在比千元大鈔更有價值的東西上。
而撿千元大鈔的人,動機則在於撿了千元大鈔就賺到了的既定觀念。
因為他們將一千元和零元相比較,決定撿與不撿。
眼光放在更有價值的事物上。確實是真知灼見。還記得《世說》記載:遼東帽管寧與華歆鋤草耕地,挖到金塊卻連正眼都不瞧的故事嗎?通常此篇標示為〈管寧割席〉,管寧之所以與華歆交絕,實在是因為管寧的眼光放在極為崇高的目標上,金子和達官貴人的出遊盛況有什麼值得一瞥?
確立目標之後,則需要方法來達成。

此書提供了一些想法與做法,可以提供大家思考與學習。

愛因斯坦說:「所謂常識,不過是十八歲前收藏的偏見。」這確實值得深思。這裡所指的「常識都是偏見」,應是將未能加以詳查的錯誤觀念直接記憶下來所導致的結果。做為顛覆常理的思考邏輯,本書最常使用的該是「努力才能成功」的觀點。
我們所接收到的「努力」概念 ,

看看周遭的人大多怎麼想?團體裡的極少數成功者,其實想得跟其他人不同,做的也當然不同。這是觀念的差異,以及行動力的有無。


如同其他以書名就能警醒世人的書一樣,《有錢人就是這麼想》、《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成功人士的思維與法則,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

其中也有些值得再思的部分,
例如浪費的觀念,浪費才能富貴,這是修辭的誇張技巧,其實就是必要的花費不可少。
殺價與漲價之間的往來,其利潤與成本的關係為何?
這些都值得大家想一想。
一本觀念的書,是提供另一個思考方向的工具,
全新的開始,從「捨棄舊觀念」開始。

書籍資料
• 作者:安田佳生
• 譯者:長安靜美
• 出版社:如何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2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136109X
• 裝訂:平裝
書籍訊息(書衣內)
改變現狀,扭轉人生,就從本書開始!
把眾所皆知的「常識」都丟進垃圾桶,你的事業和人生才有希望
  愛因斯坦說過:「所謂常識,不過是十八歲前收藏的偏見罷了。」當然,捨棄自己堅信不移的常識與價值觀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尤其是年歲越長就越難。然而,所謂成長就是變化;而所謂變化,除了「捨棄」之外別無其他。
  本書教您把先入為主對時間、金錢、看人等等的常識全部拋棄,有了劇烈的變化,您的人生將有所不同!
千萬別撿千元大鈔
白花花的千元大鈔掉在地上,為什麼不要撿?
超越「常識」的逆向思考,引領您改變現狀、扭轉人生!
不加班薪水反而會增加?你以為最適合的衣服反而最落伍?
男朋友要從有女朋友的人下手?
這些違背常理的「常識」,卻是你事業和人生的新希望!
日本人才.經營策略專家最新暢銷力作
安田佳生◎著
長安靜美◎譯
捨棄對於時間、金錢、識人的常識,增加你的變化值,
人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愛因斯坦說:「所謂常識,不過是十八歲前收藏的偏見。」
  當然,捨棄自己堅信不移的常識與價值觀,需要極大的勇氣,而且年歲越長越難。但成長就是變化,想要變化,除了「捨棄」,別無他法。
  本書教你拋棄過去對時間、金錢、識人的看法,利用良性的逆向思考,產生劇烈的變化,您的人生將會因此大大改觀!
.男偶像的顛峰看髮型就知道
.自己會做的事不要做
.不浪費就沒辦法富裕
.殺價要殺過半,漲價要漲三倍
.不要選「適合自己的西裝」
.為了三年後的一百億捨棄眼前四十億
.為員工爽快的浪擲金錢
如果你對這些說法存疑,扭轉你人生的門扉就已經開啟了……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熱情推薦※※
.「別撿千元大鈔」乍看之下似乎有點違反常理,其實它是超越常識的範疇。成功的人價值觀和一般人不同,本書能夠讓你的價值觀有180度的轉變!
.「別撿千元大鈔」的意義在於還有更具有價值的東西在後面等著。本書提供許多現今社會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內容非常紮實,超乎我的期待。
.在書店看到書名就忍不住拿起來翻閱的好書,裡面提到事情「本質」的重要性,剛好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從中得到了解答,真的非常感謝有這本書。
. 從企業老闆到小主管,非常非常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以逆向思考來考慮事情,非常有創意和深具道理!讓我看的時候忍不住頜首稱是!
作者簡介
安田佳生(Yoshio Yasuda)
  Y Tube株式會社負責人。1965年生於大阪,18歲赴美於奧勒岡州立大學主修生物學。歸國後於Rcruit擔任業務工作,1990年設立Y Tube株式會社。主要以中小、創新企業為對象,展開經營策略與人才、營業顧問事業。透過提供獨創的新策略,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工具製作與諮商,提昇許多公司客戶的業績。其準確的技術因此獲得經營者、上班族乃至學生們絕大的支持。
  著作有《專家教你如何辨別有能與無能的人》《專家教你如何選擇工作與人生的方向》《專家教你看有發展與落沒的老闆》,皆為暢銷書,系列著作之銷售累計突破三十五萬本。

延伸閱覽:
想先睹為快,可以參閱:
圓神書活網
錄有五篇作品讓你腦筋180度轉變。

Monday, September 8, 2008

【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對於已經長期閱讀,已有豐富讀書經驗的人,對於閱讀大抵都能舉出些心得來。
但是對於閱讀的技巧、方法來說,可就很難做到系統性的整理與分享。這本書確實能夠讓很多想成為有紀律的高階閱讀者獲得很多啟發。

閱讀本書的同時,不僅能讓你重新檢視自己的閱讀技巧,更能在閱讀的同時,更加佩服作者的博學多聞,作者的舉例,讓你能在他短暫的分享中,得到該類書籍很多有用的訊息,值得閱讀的鉅作,創作者特意用心的寫作技巧與企圖,甚至是他閱讀後寶貴的心得。

以下列出博客來網路書店的網頁簡介,提供給各位參考。
如何閱讀一本書(修訂新版)
· 作者:艾德勒,范多倫/著
· 出版社:台灣商務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517989
· 裝訂:平裝
  這本書在一九四○年出版,一九七二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這是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莫提默‧艾德勒 (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 (Charles Van Doren)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幫他把一九四○年第一版《如何閱讀一本書》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一九七○年的新版就由兩人共同領銜。   臺灣商務印書館自從二○○三年七月推出《如何閱讀一本書──首次完整中文版》,便深獲各界讀者之好評,適逢臺灣商務印書館六十週年館慶,是故推出新封面版本,期能帶給廣大讀者們全新的閱讀視野。
李家同教授誠摯推薦
  這本書在一九四○年出版,一九七二年大幅增訂改寫為新版。不論什麼時候讀,都不能不嘆服作者對閱讀用心之深,視野之廣。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節省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可以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這是一部有關閱讀、永不退色的經典。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後,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畢竟,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係,誰也不能下定論。這不光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中是如此,因為關於自然與其定律,存在與演變,誰都還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諸如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都如此。這此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作者簡介
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 1902-2001
  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譽。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外,以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並擔任一九七四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
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 1926
  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百科全書》,一方面幫他把一九四○年第一版《如何閱讀一本書》內容大幅修編增寫,因此,一九七○年的新版就由兩人共同領銜。
譯者簡介
郝明義
  出版人。曾任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臺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現任大塊文化董事長,以及「網路與書」發行人。著有《工作DNA》、《故事》、《那一百零八天》;譯有《2001:太空漫遊》。
朱衣
  著名都會女作家,擅長描繪都會生活的情愛男女,著有《前中年期浪漫族》、《不婚年代的戀愛哲學》、《不要約會只要喝咖啡》等十餘本小說。目前除小說創作外,並從事心靈成長的散文寫作及翻譯,著有《日日是好日》、《勇敢再出發》等書;譯作包括全球暢銷書《別為小事抓狂》系列、《美麗人生十大守則》系列、《快樂──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寬恕──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2》等十餘本。

Sunday, September 7, 2008

【食記】伊蕾特 布丁 奶酪

距離知名蝦捲店不遠,
據說門口拖吊嚴重,
還有警衛幫忙管制交通,



很多人買單盒布丁或奶酪
直接在門口就喀起來了。
我買了一盒(紙盒)另單買兩盒

我在車上拍了幾張,
內容物就沒拍了。
標榜不加水的做法:
只拍兩種口味



可參閱官方網站

延伸閱覽:
歡迎光臨:依蕾特布丁奶酪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食記】台南 蝦仁肉圓

吃魚麵的同一天。
轉角很小的店面
主廚年紀已經大了。

原名是這樣:


很有異國風味


客人很多,
只好外帶,
我沒多停留,拍個照就走。
因為便宜,
有幾個客人在討論該點多少份的時候,
一個人隨口回答:「都點吧!又不貴。」

這不是貴不貴的問題,
若不吃完,豈不浪費?

認真工作的老闆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Saturday, September 6, 2008

【食記】台南 卓家汕頭 魚麵

七月的某一天在台南的著名魚麵店吃麵
順手拍了幾張照片
當時Contax TvsD在耗盡電力之後,剛充飽電,忘了調整到正確的日期時間。
現在也回想不起,到底是哪一天在那吃麵?


老闆認真工作的模樣


價目表和營業時間
老闆很可愛,
當我好不容易變成第三位時,
他突然講了一句:「我等你拍已經很久了,看你都不拍(我)。」
老闆,我很靦腆耶!

既然你這樣說,我只好大方打開Contax TvsD的閃燈,
閃了幾下。
排在我旁邊的女生,也拿起新型的DC拍了幾張,
嗯,果然新DC在畫面純淨度上,勝出。
接著,

沒有拍麵,因為天氣實在太熱了,
麵一上桌,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秒殺它了。
麵體Q,湯夠味。
就這樣。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