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8, 2008

【食記】鼎泰豐 小籠包 蝦餃 牛肉湯 鬆糕 大混戰

七月初,趁著假日
想去看米勒
九點半隊伍已經從歷史博物館排到植物園了
想到Cherry她們要曬將近兩小時的太陽
算了
改成國父紀念館晃一晃
鼎泰豐吃中餐去 (後來,隔了一陣子,還是去看米勒,卻排了三個半小時的隊才看到,唉……)
鼎泰豐入口老是一大堆人排隊
這時最羨慕的是遊覽車顧客
長驅直入
我可是等了一個小時三十五分鐘才吃到東西
真不知道排隊要幹啥
被日本人傳染了嗎?


必點的小籠包
其實覺得還好而已
而且一定要配這個薑絲
蝦餃




確實好吃,跟Grace的水餃有得拼
隔壁桌的一對戀人
看到了我們點的東西
馬上改菜單

牛肉湯

很合我們的脾胃
湯不油不膩,新鮮肉的口感很好

排骨麵
本來以為是滷的排骨
竟然是炸排骨

口感不錯Beauty還蠻喜歡的

鬆糕,據說好吃,只點了一份
Beauty 和 Bowen都很愛
很後悔沒外帶個幾份

老實說
吃慣了街頭小吃
若非很難得才到台北
店家又具有獨特性
這樣價位的東西
還要排隊
我不是很喜歡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食記】素手浣花。海燕窩

這是七月底在清水服務區試吃後所購買的(現在才PO出來)。
清水服務區經營權在八月底要換手了,
趁著暑假去看看,行車動線已經跟上次去的不一樣了。
九月會改裝,可能會到十月才能開幕。





這個海燕窩,是黑糖磚的狀態,
經過水煮過後的成品是果凍狀的,


Jenny很喜歡,服務的小姐很熱心幫她續杯。
一包要價120元,
買五贈一。
看在Jenny的份上,當然就買了。
可稱是三義鄉的產品
放在清水服務區賣
合於地方特產特色
有官方網站
可提供蜂蜜醋、水蜜桃醋、葡萄醋、鳳梨醋、石蓮花、梅子及蜜餞等零食訂購。

延伸閱覽:
官方網站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Tuesday, August 19, 2008

【推薦】Ever Green

這是一個深度使用蔡斯鏡頭的日本攝影者網誌
最近購入Nikon d700
似乎成為其主力
其鏡頭群包含Contax 以及 Nikon接環的ZF蔡斯鏡頭
對於蔡斯鏡頭表現有興趣者
可以前往一看究竟
Ever Green
ayrton2005.exblog.jp

Sunday, August 17, 2008

【推薦】CONTAX Tvs-Digitalで撮るドイツの情景。

CONTAX Tvs-Digitalで撮るドイツの情景。
書寫者:一個旅居德國,以CONTAX Tvs-Digital為創作工具的日本攝影部落客。
其網誌上,主要都是CONTAX Tvs-Digital的影像紀錄,
有時每天一張,有時則要隔很多天才有一張創作。
就是這個部落格,讓我也想使用這樣的一部相機。
後來因為不小心,格主摔了愛機,在等待修復的期間,入手了另一部萊卡DC,
所以他的網誌名稱下,多了這行字:

@「LEICA D-LUX 3で撮るドイツの情景。」と題したブログも更新中。どうぞそちらも併せてご覧くださいませ!

也就是說,這部落客的創作工具,已經變成兩部相機了。
LEICA D-LUX 3で撮るドイツの情景
當然,分成兩個部落格來展示。
無論哪一部拍的,
都很有「味道」,
這是我很常逛的部落格。
推薦給大家

後記:該作者後來轉以徠卡創作為主,Contax的網誌更新已經停止。

【攝影器材】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T* 50mm F1.4

這次的主角就是這個評價極高的名鏡。

表弟的推薦,我沒有忘記,那個所謂售價合理的優良蔡斯鏡頭,我將她迎娶進門了。

蔡斯T*鏡頭的濃郁和屬於Pentax SMC鏡頭淡雅,屬於兩種不同的表現。體積上,同樣都是50 F1.4,Pentax手動M系列鏡頭確實發揮小巧的本色,Contax顯然厚實多了。

SMC Pentax-M 50 F1.4濾鏡口徑只有49mm,很佩服Pentax的設計者,能夠充分利用空間;而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50 F1.4則是55mm,她紮實的組裝和手感讓我印象深刻。

自從入手Planar 50之後,我就將她裝在Yashica FX-7,當作此機身專屬鏡頭蓋。竟然比機身還貴的鏡頭蓋。這個狀況一直延續到Aria編入中隊之後,才結束。Yashica FX-7上又重新接上Yashica ML 50 F1.7。
 

從攝影家手札上的同好手中接下來的二手鏡,雖然外觀不新,但保存尚可,鏡片無損。由於我對品項要求並非很高,入手後,也不是以獲利為考量,所以並不在乎這些細節,收藏品我又買不起,還是乖乖地使用二手品好了。這位網友很阿莎力,還送我皮套,讓我可以不攜帶相機包的狀況下,用皮套攜帶鏡頭,順手丟在背包裡就可以了。

Tuesday, August 12, 2008

【推薦】22號倉庫 影像閱讀

22號倉庫

影像閱讀的心得
很值得閱讀與思考

後來發現她搬家了
22號倉庫
內容又更豐富了
值得推薦的好部落格

Tuesday, August 5, 2008

Steve Jobs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稿

Steve Jobs對史丹佛畢業生演講稿 ,全文透露出對人生的省思。
原稿中三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哲理:
沒有什麼學習是無用的,儘管當前看來並非具有關鍵性的改變。
選擇所愛,愛所選之。
時間有限,把握時間學習。

以下是蘋果電腦公司與Pixar動畫製作室執行長Steve Jobs在2005年6月12日對全體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演講內容。

今天,有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怎麼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

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另外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同意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軟化態度。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而且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

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五先令退費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追尋我的好奇與直覺,我所駐足的大部分事物,後來看來都成了無價之寶。舉例來說:
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法指導。在整個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學書法。我學了serif 與san 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版印刷偉大的地方。書法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捕捉的,我覺得那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的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變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如果當年我沒這樣做,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在一起,但是這在十年後回顧,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不能預先把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會的東西,將來多少會連接在一塊。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也讓我的人生整個不同起來。

我的第二個故事,有關愛與失去。

我好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而我才剛邁入人生的第三十個年頭,然後被炒魷魚。要怎麼讓自己創辦的公司炒自己魷魚?

好吧,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他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炒了我魷魚,公開把我請了出去。曾經是我整個成年生活重心的東西不見了,令我不知所措。

有幾個月,我實在不知道要幹什麼好。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HP的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的Bob Noyce,跟他們說我很抱歉把事情搞砸得很厲害了。我成了公眾的非常負面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著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的日子經歷的事件沒有絲毫改變我愛做的事。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是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讓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你得找出你愛的,工作上是如此,對情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將填滿你的一大塊人生,唯一獲得真正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關係,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

我的第三個故事,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幹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變革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下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工具。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名譽、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自己有東西要失去了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什麼道理不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從胃進腸子,插了根針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之前死亡只是抽象概念時要更肯定告訴你們下面這些: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當年我們很迷這本雜誌。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發明,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滿新奇工具與神奇的註記。

Stewart跟他的出版團隊出了好幾期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早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去爬山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期許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Monday, August 4, 2008

【閱讀】《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

進取、樂觀、勇於嘗試、認同自我、努力學習,就是作者眼中的有錢人。
這裡顯現出的價值認同,我認為應該都是大部分人都同意的。
但,
為什麼成為有錢人,竟然是很多人不想要的?
這真是太奇怪了。
這點在〈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顯露無疑。

大概文化的薰陶,把擁有財富等同於滿身銅臭味,或是勢利、貪婪等邪惡的概念與辭彙。
「貪多務得」用在學習上,是令人景仰的精神。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
當「貪多務得」用在別的地方,景況或許和過街老鼠相當吧!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六˙本朝雜記下:「至貪多務得,晦而不出,幸人之不知,以成己之名者,此侯之所恥也。」

或許,T. Harv Eker就是在告訴我們,
如果我們能致力於學習以豐富生命,當然也能致力於經濟以累積財富。

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重點節錄)

1.有錢人相信~我創造我的人生!
窮人相信~人生發生在我身上!

2.有錢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贏!
窮人玩金錢遊戲是為了…不要輸!

3.有錢人努力讓自己…有錢!
窮人一直想要變….有錢!

4.有錢人想得很…大!
窮人想的很….小!

5.有錢人專注於….機會!
窮人專注於….障礙!

6.有錢人欣賞其他的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

7.有錢人與積極的成功人士交往!
窮人與消極的人或不成功的人交往!

8.有錢人執意宣傳自己與自己的價值觀念!
窮人把推銷和宣傳看成不好的事!

9.有錢人…大於他們的問題!
窮人…小於他們的問題!

10.有錢人是很棒的接受者!
窮人是差勁的接受者!

11.有錢人…選擇根據結果拿酬勞!
窮人選擇…根據時間拿酬勞!

12.有錢人想著如何….兩個都要?
窮人想著如何二選一?

13.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
窮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收入!

14.有錢人很會管理他們的錢!
窮人很會搞丟他們的錢!

15.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
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16.有錢人就算恐懼也會採取行動!
窮人卻會讓恐懼擋住了他們行動!


17.有錢人持續學習成長!
窮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一切!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
• 作者:T. Harv Eker/著
• 出版社:大塊文化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2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291816
• 裝訂:平裝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掌握17種思考方式,你就能創造財富,改變人生
‧你了解股市、房地產表現和金融局勢,你研究各種理財方法、銷售機會與談判技巧,可是,假如你始終用窮人的心態來看待金錢,那麼就算你發了一點財,你也不會成為真正的有錢人。
‧「給我五分鐘,我就能預測你下半輩子的財務狀況。」本書作者如此大聲宣稱,因為他一眼就能看穿你心中的「金錢藍圖」,看出你到底有沒有致富的機會。
‧他白手起家,做過打雜小弟,揹過債,但他一直想賺錢。後來他成為了大富翁,回顧自己的成長和歷練,把他所體悟到的賺錢智慧整理成為訓練課程,已有二十五萬人上過他的課,受到鼓舞。他改變了非常多人的人生,創造了非常多的平民富翁。他把課程的精華濃縮成書,這是他的第一本書。
‧本書第一篇說明什麼叫做「金錢藍圖」,幫助你辨認自己的成長背景如何在潛意識裡塑造了你的金錢觀,你對於安全感的需求是如何絆住了你夢想並追求更大更美好的事物。
‧第二篇則介紹十七條「財富檔案」,逐一檢視有錢人的思考與窮人的思考方式有何不同,幫助你建立可以讓自己致富的想法,並且提出行動步驟,讓你踏出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
‧本書的文字平實而直率,所舉的實例都非常平易近人。它正是要寫給如你如我這樣的市井小民,書中處處是作者在現實社會裡打滾多年的心得,書中原則也都是經過測試之後的道理,有如真金一般經得起考驗。
作者簡介
  T. 哈福‧艾克 (T. Harv Eker) 現為「巔峰潛能訓練公司」(Peak Potentials Training)董事長,這家潛能開發公司紅遍全美國,以獨特的平民氣息吸引了無數普羅大眾報名上課,一堂課塞滿兩千人是常有的事。這是他的第一本書,一上市就登上美國各大暢銷書排行榜。

延伸閱覽:
博客來書籍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有書籍的簡介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marieli518節錄書籍的小測驗,可以玩玩看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楚狂人的書摘加解說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loveshiny,抄錄自楚狂人,排版較好看,並增加PTT檔案,提供下載

Saturday, August 2, 2008

【攝影器材】Yashica ML 42~70mm F3.5-54.9 有質感的廉價鏡

變焦鏡贏在便利。 【攝影器材】Yashica ML 42~70mm F3.5-4.9 有質感的廉價鏡

使用變焦鏡就要對於光學上的犧牲有所讓步。像這樣便宜的鏡頭,實在很難要求太多。只不過奇怪的是,Yashica 有很多變焦鏡,這顆ML 42~70 F3.5-4.5是裡面焦段最奇怪的。


以下引用http://www.cdegroot.com/cgi-bin/photowiki/YashicaLenses列表
Zoom
Often marked ML or MC. 'MC' means 'multi-coated' - simply another designation for ML.
• Yashica 28-80/3.9-4.9 MC
• Yashica 28-85/3.5-4.5 ML
• Yashica 28-50/3.5 ML
• Yashica 28-210/3.5-5.6 ML
• Yashica 35-70/3.5 ML
• Yashica 35-70/4.0 ML
• Yashica 35-70/3.5-4.5 MC
• Yashica 35-70/3.5-4.8 ML
• Yashica 35-105/3.5-4.5 ML
• Yashica 42-75/3.5-4.5 ML
• Yashica 75-150/4.0 ML
• Yashica 70-210/4.0 ML
• Yashica 70-210/4.5 ML
• Yashica 70-210/4.5-5.6 ML
• Yashica 75-200/4.5 MC
• Yashica 80-200/4.0 ML
• Yashica 100-300/5.6 ML
看出來了嗎?17支鏡頭。

廣角28開始者有4支(變焦卛從1.7、2.8到7.5倍),

小廣角35開始者有5支(變焦卛2倍有4支,3倍有1支),

小望遠70開始者三支(變焦卛3倍),

75開始者2支(變焦卛各為2倍、2.6倍),

80者有1支(變焦卛2.5倍),

最後100起跳者1支(變焦卛3倍)。

其中穿插了這顆Yashica ML 42~70 F3.5-4.5變焦率只有1.7倍的變光圈鏡頭。17顆鏡頭中變焦卛同樣是1.7者,是Yashica ML 28~50 F3.5,這顆鏡頭雖然光圈不大,至少也是恆定光圈3.5;而Yashica ML 42~70 F3.5-4.5卻是變光圈,70端只有F4.5可用。

從前的鏡頭設計很少設計變焦率過高者,原因在於成像品質低落,遠不及定焦鏡頭。一般來說以3倍以內為最優,2倍則更好。我不知道這個焦段是經過怎樣的考慮而創作,不過對於影像的要求應當是比較高的。

大概使用者會遭遇到的難題是:廣角端接近標準鏡,沒有廣角的效果,而另一端連小望遠85都未達到。現在的消費者已經習慣28、24甚至14起跳的廣角端,85、125甚至200端的望遠端,這種變焦率未達2倍的鏡頭,還真是特立獨行。

現在的鏡頭設計已經超越從前,越來越多的測試顯示變焦鏡與定焦鏡的差距已經縮小,大家樂於使用變焦鏡,享受他帶來的便利。甚至出現標榜可以一機一鏡到底的「旅遊鏡」,焦距大約為18-200mm(已經高達11倍變焦),旅遊時只帶一顆鏡頭,減少行囊的重量,成為一大賣點。

最後,給個評價:Yashica ML 42~70 F3.5-4.5這顆鏡頭也算銳利,表現上雖沒有很突出,可以當做中距離的工作鏡頭,小巧方便。與Yashica ML 50 F1.7相同的是,鏡身是金屬材質,光圈環是塑料製。光圈偏小,需要在陽光下使用,或者換上感光度400的底片較佳。室內的話,其實只要神燈一枚,光圈大小都沒關係啦!如想玩轉接,轉到Canon DSLR可以當做人像鏡來使用,其實也不賴吧!

早期鏡製作用心,很有質感。除了光圈環是塑料,鏡身的金屬材質,可是紮紮實實的用料,拿在手上一點都不覺得她「廉價」。

基本資料:
Yashica 42-75/3.5-4.5 ML
Lens/groups: 7/7
Minimum focus: 1.2 m
Minimum aperture: 22
Angular field: 53° to 33°
Filter: 55 mm
Size: 61(l) x 57(w)
Weight: 315 g
Focal length: 42.0 mm to 75.0 mm

看看網友的意見:
cdegroot.com Yashica ML 42~70 F3.5-4.5網友評價

【攝影器材】Yashica ML 50 F1.7

這顆與Yashica ML 50 F1.9光是外觀上就有分別。首先是材質,Yashica ML 50 F1.7鏡身是金屬,只有光圈環是塑料。口徑上雖然沒有差異,鏡片的大小可就差多了。Yashica ML 50 F1.7的前片鏡頭較大也較突出(廢話,F1.4或者F1.2更大更突出)。鍍膜也不同,反色出來的顏色光,似乎F1.9比F1.7還多層次,令人感到意外。


我拿到器材後就校園啪啪走,啪啪地拍。而且還無聊地輪流把各個鏡頭裝上,在同一個景色之下,嘗試每一顆鏡頭的不同味道。相機袋裡的各式底片,也一一登上舞台,她們既是舞者,又是評判。我拍完之後,就立刻送洗,想要看看不同品牌的鏡頭是否真有不同的表現。

當下我發覺原來窮人也是可能變成器材狂。

測試結果告一段落後,我覺得,不管使用任何器材,都有屬於她的特色與味道。(廢話,光這樣還要測試嗎?) Yashica ML 50 F1.9顏色中規中矩,沒有特別的發色;Yashica ML 50 F1.7感覺上顏色比f1.9還暖,鍍膜帶有金色,有人說這顆的二線性明顯,我覺得還好;Yashica ML 42~70 F3.5-4.5則是變焦鏡頭,變焦倍率不大,變形不明顯,發色中等。這樣有說好像沒說耶!

至於有些發燒友認為ML系列的鏡頭表現在水準之上,這個Yashica ML 50 F1.7卻是少有的不良鏡頭,原因就在於二線性明顯,各級光圈都有這種現象。老實說,二線性的問題,真的只有發燒友會在意,一般消費者對於這種能夠輕易打敗傻瓜機的單眼鏡頭,還是佩服非常哩!

Yashica ML 50mm的鏡頭有六支。
以下引用http://www.cdegroot.com/cgi-bin/photowiki/YashicaLenses列表
〈Standard〉
• Yashica 50/1.4 ML
• Yashica 50/1.7 ML
• Yashica 50/1.9 ML
• Yashica 50/2.0 ML
• Yashica 55/1.2 ML
• Yashica 50/1.9 MLC

這些標準鏡據說Yashica ML 50 F1.4已經和Contax品質相近了,或許就因為如此,德國蔡斯會和日本廠商合作。

或許我不是個創作者,至少不以創作者自居,對於影像品質的要求,大概傻瓜相機等級所拍出來的我都還能接受。對我來說,構圖和意境遠大於影響品質。

這些相機和鏡頭,讓我享受拍照樂趣之餘,還能有輕便的感覺。實際上拿起她們,跟傻瓜機的重量其實差別不大。雖然這些器材用料都很實在,不像現在的電子商品,生怕你太愛惜「用不壞」,於是使用不耐久的材質,使用壽命大大縮減,好讓你快快購買。

基本資料:
YASHICA 50/1.7 ML
Lens/groups: 6/5
Minimum focus: 0.5m
Minimum aperture: 16
Angular field: 45°
Filter: 52 mm
Size: 40 x 61.5mm
Weight: 240g
Focal length: 50.0mm
延伸閱讀:
cdegroot.com Yashica ML 50 F1.7網友評價
[疑問]Yashica ML 50/1.7 VS Contax 50/1.7 T*(C/Y)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攝影器材】Yashica FX-7

根據Yashica 的手動相機歷史來看,這是Yashica的前期手動機Yashica FX-3的孿生兄弟。差別在Yashica FX-3 只有黑色塗裝,而Yashica FX-7則有銀色塗裝,其他別就在上蓋的部分而已。兩者都由Cosina代工。


Yashica FX-3從1979年就由Yashica 所發表,直到1983年Kyocera接收Yashica 這個品牌之後,又發表了Yashica FX-3 super並且在機身上做了幾個變化。

其一增設了還有小手把,以利握持,其二增加閃光燈充電完成指示燈,其三則是將測光表按鈕與快門按鈕整合為一,這也是大多數相機的操作方式。後來的Yashica FX-3 super2000也只將快門速度從1000改為2000而已,其他都沒變。

前陣子Cosina發表了一部與Yashica FX-3 super2000相似的機身,其實也可以當做是Yashica FX-3 super2000改掛Cosina品牌復活而已。

這個有點年紀的產品,至少是1984年以前出生的。原主人已經換上新的覆皮,可能是從前的已經脫落,而賣家已不知是第幾任二手者。

塑料的機身雖然不及金屬堅固,但是小心使用不受到劇烈碰撞的話,應該耐用度都不差的。而且,構造簡單,不容易故障。

目前在台灣的雅虎或是露天拍賣比較常見的反倒是Yashica FX-2,這個機身比較重,也比較老舊,當年是買不起Contax機身者的替代選擇。現今的Contax139二手價已經掉到4000元之譜,若不是對機械機身有特別的堅持,購買Contax的機身其實應當更好才對。

當然,Contax幾乎都是電子快門機身,除了S2和S2b兩部機械機身,不過這兩部評價並不好,大約都是對其耐用度質疑,內部使用零件的塑料,是其令人憂心之處。

基本資料:
Chrome-finished version of the Yashica FX-3 introduced in 1979, otherwise identical to FX-3.
Specifications:
Type: 35mm single-lens reflex camera with focal plane shutter.
Negative Size: 24 x 36mm
Lens Mount: Contax/Yashica mount. Shutter Vertically running metal focal-plane shutter.
Flash Synchronization: Hotshoe mount, synchronizes at 1/125 sec. or slower.
Self-Timer: Mechanical with 10-sec. delay.
Shutter: Mechanical, vertical travel metal blade, focal plane type.
Shutter Release: Mechanical button, threaded for remote cable release.
Shutter Speeds: B (bulb), 1 to 1/1000sec. (12 steps).
Exposure Metering: TTL full-aperture center-weighted light metering with SPD cell; manual exposure with LED display; metering range: EV 2--18 (with ASA 100 and 50mm F1.4 lens); ASA 12--1600 film speed range; exposure meter switch activated by pressing the exposure check button.
Batteries: Two 1.5V alkaline (LR44) or 1.55V silver oxide (SR44) batteries, required to power lightmeter only.
Viewfinder: Eye-level, pentarism finder; 92% field of view and 0.91X magnification (with 50mm lens at infinity).
Focusing Screen: Fixed, diagonal Split-image/microprism.
Viewfinder Information: 3-LED correct, over- and under-exposure.
Film Advance: Manual, lever-operated with 130° stroke and 20° stand-off.
Film Rewind: Manual rewind crank.
Exposure Counter: Additive-type, auto reset.
Dimensions: 135 (W) x 84.5 (H) x 50 (D) mm
Weight: 445g (without batteries).
看看網友的意見:
cdegroot.com





審視不安

逛書局,有空就一定會翻閱財經雜誌的專欄
對我來說,這些專欄的可讀性,甚至正確性,
可能都超越那些特別企劃,而且更有價值。

專欄中,有關財經與人生的觀點,
往往發人深省。

不安,意味著機會與希望 孫大偉:要看自己擁有的, 不要看沒有的!《財訊月刊》( 2008/07/31 )

一位是廣告界教父,擅長掌握社會脈動;一位是心理醫師,善於洞悉人性幽微。孫大偉、王浩威專業領域不同,長年面對的則都是「人性」課題。他們怎麼看待中產階級這個既保守又想改變的族群?

中產階級向來是社會中穩定、保守的一群,也是社會追求改變的動力來源,所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嘛!以前的世界很單純,幾歲結婚、買房子、生小孩……,一切都按部就班,現在則是加速進入亂世的時代,計畫中的退休金可能隨時泡湯,薪水可能突然沒得領了,買股票還會遇到地雷股,資產一夕化為烏有……,亂世中人們會開始感到迷惘,現在是所有的人都不安。因為不安,更需要穩定的領導,但是現在看不到。


最重要是「做你自己」

中產階級通常不見賭徒性格,不會走極端(會孤注一擲的往往是一無所有或擁有很多的人),但卻有改變的慾望,期望在穩定中成長,這是基本個性也是包袱。如果說社會各階層是個長途的隊伍,有領先群、中間群以及落後群,有人往上跑,當然也有人往下掉,又遇上媒體不斷報導往下掉的人變多了(如中產階級正在「瓦解」這類字眼),中產階級就慌了,還沒變窮,便小心過活、不敢花費,開始儲藏食物準備過冬。

有人說台灣的中產階級好像特別焦慮?其實台灣的社會結構本來就是在動亂中成長,隨時在備戰狀態,等於是在彈藥庫旁築巢,我們這一代是被恐嚇長大的,這原是台灣很重要的動力,卻也因而缺乏長遠思考,是優點也是缺點。中產階級應該要有自覺,很多好的事情需要時間醞釀,標準提高也需要累積的。

這些年透過媒體的不斷渲染,弄得大家很恐慌,問題是,數字是死的(如果真有可信數據的話),大家得多去看「真實面」究竟是什麼。如果你光看台灣的新聞,真會誤以為台灣的父親專門在性侵小孩,電視新聞只呈現冰山浮面的哪幾隻企鵝,冰山下你看不到。又如股市會漲會跌都是那些名嘴在講,結果呢,皮夠厚的還可以自圓其說,轉不過來的就出局了,什麼「大師」,我看最後都變成是「大失所望」了。

看新聞報導時,你得要自設防火牆,或者備好一些掃毒程式,有時把自己當參與者看,有時要冷眼看,甚至還要反過來用照後鏡看。就像媒體上不斷會看到名媛紳士很風光,不少人心生「有為者亦若是」之感,在我看來,那根本是鬼扯淡!大家以為名媛好當啊?媒體要拍,他們當然呈現出好的一面,誰會給你看他們自己內褲破了,或者襪子有個洞,不可能嘛,這要分清楚,不要有錯誤的認識。

人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如果連這點自信也沒有,算什麼中產階級?!中產階級要有點自信,才會坦然、從容。要不你想像中有錢人都在做什麼?現在的有錢人為了養生都在吃地瓜餐啊!個個吃得哇哇叫,吃膩吃怕了,弄得自己「萬念俱灰」的。講這個並不是教大家不要妄想,也不是要遁世,或固守不動,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看沒有的,別說中產階級會焦慮,誰不焦慮?大老闆的焦慮更嚴重!

勿忘初衷: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中產階級都在問該怎麼「向上提升」?我倒認為,如果我們還是用傳統的觀念在界定生活是否有提升(例如車子得愈開愈大),那是有問題的,大家不妨冷靜下來從頭檢視,「你到底在意的是什麼?」

我自己因為心肌梗塞開過兩次刀,寫過兩次遺囑,當自己停下來之後才知道,平常在意的事情,可能只是一時興趣或者為了好玩,或為點綴,就像我以前收藏鋼筆、刀子、釣竿,床底下藏了各種酒,沒事還會拿著書對照、「盤點」一番,可是我在寫遺囑時突然想通了,這些「玩具」在寫遺囑時根本沒它們的分,我發現我最在意的其實是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包括親情、友情。這些東西都是有「賞味期」的,現在不去享受,以後也沒有了。人往往在真正失去的那天,才知道擁有多少。

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認為生下來就是像現在這樣,但誰還記得就在二十年前,出國觀光有多困難,哪裡有什麼有線電視、麥當勞,或者自由時報、蘋果日報……,我時常會回頭去看自己的過往,我當年到台北工作時原本是一無所有,現在擁有的車子、房子、妻子、兒子,甚至鞋子、褲子,都是賺來的,所以我常跟公司裡的小朋友和我的小孩講,不管遊玩、做事,都要全力以赴,還有要「勿忘初衷」,否則你就不是你了,這樣想也會讓我自己比較勇敢。

現代的人都太線性思考,但誰知道哪天如果來個禽流感,可能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因為大家都死了,就像當年九一一發生時,很多人還以為那是哪家公司拍的電影,都以為是假的。一般人講「活在當下」或許是有點佛法的味道,應該說,人可以掌握的是眼前,當下盡力去做就好。

我是滿樂觀的那種人,如果哪天地球要被什麼彗星撞毀了,我一定是那個搶先去前面看的人,我對人生一直保有好奇心;「不安」對我來說是習以為常,這意味著機會與希望。這就好像以前老師出的功課或考卷比較鬆,現在變嚴了,被刷掉的人或許會變多,但是體質好不好卻因此凸顯,也才能看出真正的價值。畢竟,在亂世中才有機會發展,我還是看好台灣的未來!


《財訊月刊》完整版:不安,意味著機會與希望 孫大偉:要看自己擁有的, 不要看沒有的!


C-マンション
Counter Stats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