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6, 2011

[閱讀]黛安‧阿巴斯傳記─控訴虛偽的影像敘事者Dinae Arbus:A Biography。閱讀之一:進度第二章

圖書館裡借來這本書。

作為閱讀《論攝影》第二章以及《城市表情》的延伸活動。

對於黛安‧阿巴斯,我的認知還是只有二手資訊的介紹,

目前閱讀仍在第二章,側重阿巴斯以皮草百貨發跡的家族開創史,以及青少年的黛安和朋友的交往、生活構築。

破報陳佩甄(引用陳緯倫?)從書名和內容指出兩件事:
一、非控訴。
當然,作為「能賣」的 書名,還是聳動一些比較能爭取曝光率,當然無可厚非。如果真的因為書名就被騙上當,只能自嘲「太嫩了」,好好練練「閱讀」和「買書」的功力吧!

二、作者只能從旁敲側擊來「模擬」黛安的一生。
序文中已經指出雖然很多人願意提供資訊,但最重要的也是最真切的資料卻無法獲得。真正與黛安極親密的關鍵人物並不願意讓黛安,像她所拍攝的圖像一樣,赤裸的呈現在眾人面前,即使她仍穿著衣服。

對於黛安的照片,許多人稱之為偷窺。對於「神秘的」「弱勢族群」的偷窺?
但事實上,所謂的快門偷窺,應該是滿足了閱者的偷窺(雖然很多人都不願意窺探,至少那些吐口水的群眾),攝影者早就融入在其中,而以鏡頭「抽離」自己,如此的參與者,很難稱為偷窺。反而某種程度造成「可能近乎主導」的狀態。

反而是閱讀拼接而得的黛安傳記,其偷窺性有甚於黛安所拍攝的照片。



原文如下:

非控訴,只求快門一瞬的偷窺高潮:《控訴虛偽的影像敘事者-黛安.阿巴斯》


書名:控訴虛偽的影像敘事者-黛安.阿巴斯
作者:派翠西亞.包斯華(Patricia Bosworth)
譯者:陳雅汝
出版:商周 2008 / 12
黛安‧阿巴斯如同老鼠躡手躡腳地穿沓於畸人們的房間─猶太巨人、吞火者、海豹男孩、侏儒、妓女、雜交夫婦與盲眼樂手「月狗」。做愛,為了讓被拍攝者 拋棄被凝視的困窘與侷促,接著獨裁地按下快門,「我起碼要拍五百張,才能掀開你的面具。」有論者道她的作品反轉觀者的審視權力,引發正常/畸形秩序崩解的 焦慮─階級的「視覺歧義」;但黛安本人無意成為控訴者:於紐約市邊緣流亡,以快門達到偷窺後的高潮、興奮,她的35釐米鏡頭不包容一點兒道德;她的照片透 露對30年代紀實攝影關注時代的不合作、暴露個體精神病態的癖好。在黛安家人維護隱私下,傳記中大量奧援的注釋其實突顯作者旁敲側擊的極限,作為傳奇的攝 影師一生仍是無法拆解的軼事。(陳韋綸)


博客來書籍館的書本簡介如下:

當電影《皮相獵人》(FUR)以虛構的腳本來對應謎樣的黛安阿巴斯,真實人生常與希薇亞普拉斯、芙莉達卡蘿相提並論的黛安阿巴斯,再度成為人們的焦點。Diane Arbus:我是攝影師,不是女性攝影師
黛安.阿巴斯是史上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
是影像敘事的顛覆者、開創者,
連電影大師史丹利.庫柏力克也從她的作品獲取靈感。
如同芙莉達.卡蘿和歐姬芙,她在藝術和私生活方面都極為精彩,
她的傳奇,就像女詩人希薇亞.普拉斯與瑪麗蓮夢露一般,極富魅力。

黛安.阿巴斯說:「照片就是關於祕密的祕密。照片告訴你越多,你知道的越少。」本書作者於此開始調查這個祕密——探索她的謎團,設法找出黛安眼光的種種源頭。
一九六五,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攝影藏品聯展,
選入了三幅黛安阿巴斯的作品,
展覽期間,館員每早的例行公事就是將這三幅展品上的口水擦掉。
只因她的影像非常直接、原始,剝除所有的矯飾,這讓大眾很不習慣。

黛安阿巴斯拍攝公眾目光看不見的人和世界的私密經驗,
拍攝的對象包括侏儒、雙胞胎、天體營、扮裝癖者和畸人,
大幅改變人們對「可允許拍攝的事物」的看法。
她檢視世界,而非詮釋世界,
她也小心翼翼地探索社會邊緣者和社會中心人士的視覺歧義。

她說,她只害怕自己的內心世界,從不害怕外在的世界。
她不過是想要幫「臉或故事打動她的人」拍照而已,
在影像的巨大衝擊背後,黛安阿巴斯不過只是凝視真實世界的敘事者。
一九七一年,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作品已經成為時代圖像誌的一部份,

然而,黛安阿巴斯本人仍是一個謎。
本書是黛安阿巴斯最權威的傳記,對她的一生做了極為詳盡的描繪,
帶領讀者理解這位傳奇攝影師的世界與攝影觀點。

作者簡介
派翠西亞.包斯華(Patricia Bosworth)
曾經擔任過黛安.阿巴斯作品的模特兒。目前定居在紐約,是《浮華世界》雜誌的特約編輯。撰寫過老牌男星蒙哥馬利.克里夫(Montgomery Clift)和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的傳記,也曾撰寫名為《無論你的心嚮往什麼事情》(Anything Your Little Heart Desires)的自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