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6, 2011

【教學】陳列老師主講「我的散文體驗」(中山)

看到這些文字紀錄,可以知道陳老師的演講,透過個人的經驗加上照片的解說一定很有臨場感,讓作者來談創作,更具有震撼力。

老師提到有關標點符號的問題,確實很有意義。
以海明威擅寫短句為例,更有助於確切了解文句的意義。


文章如下:
陳列老師主講「我的散文體驗」
紀錄:游千慧老師
資料來源:中山國文教學網
www.csghs.tp.edu.tw/~chic/page_4/970306/970306.doc

主任致詞:代表校長 感謝陳列老師蒞臨演講,也歡迎各位校內外老師共同蒞臨聆聽。請以熱烈掌聲歡迎陳列老師。

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見面,感謝莊老師及翰林業務的聯繫。因為手邊恰好有些玉山的照片,想與大家分享在高山上所看到的風景,因此原先大綱或有調整。此外,有的版本選錄我的作品,文字字數大抵都在三四千字以上,若造成各位教學的困擾,也一並在此致歉。

今日演講流程:
‧ 從影像看玉山的高山世界。
‧ 談談〈玉山去來〉一文寫作的考量。
‧ 散文如何閱讀、分析、批判。
‧ 交換意見。


(一) 從照片影像看玉山的高山世界
這是照片不全是我拍的,且越到後來,我便漸漸決定要在爬山的時候放棄拍攝了。因為,在爬山的過程中,究竟看到什麼,又為何會觸動,這些都必須自己慢慢體會。寫作的眼睛和相機的眼睛不同,兩者互相衝突,所以就決定不帶相機爬山了。此外,高山攝影分類多樣,或山或鳥或花或動物;有一次在兩千公尺的高山上巧遇台灣非常有名的動物攝影家,見到他為了要捕捉動物照片,需長時期的偽裝,我自覺不能與之相比。還有一次,是在花蓮與當地的原住民要一起下去一個河谷時,花了兩個小時都在考慮:要不要把望遠鏡丟掉,因為實在太重了。有了這些經歷若不丟,或者爬不上去。凡此種種,都促使我決定日後爬山不帶相機。先前玉山國家公園曾給我一百多張玉山的照片,有的借出有的毀壞,只餘四五十張;今天分享的照片,是朋友相贈的,但這些景象畢竟都只是高山上極小的部分而已。

1. 玉山
‧ 北邊看玉山。
‧ 國家公園與風景區遊憩圖。
‧ 玉山國家公園道路分布圖。
(1) 塔塔加鞍部(2680公尺,高海拔兩千五以上多針葉林,以下針闊葉混合,再下闊葉林)→六點五公里到排雲山莊(3528公尺,在排雲山莊前後待了一個月,除三次攻頂外,其餘都在玉山登山徑間散步。)→兩點五公里攻頂到玉山主峰看日出
(2) 東埔→八通關古道→玉山

‧ 玉山群峰:玉山十一群峰,全都在海拔三千七百公尺以上
‧ 登山路徑
‧ 登山口
‧ 登山路況:現在登山安全
‧ 白木林(經火燒,但仍站立,不易腐爛)
‧ 大峭壁
‧ 鐵杉、冷杉混合林
‧ 玉山原柏
‧ 八通關古道
‧ 從各個面向看玉山 從玉山看各個面向

2. 草、花
‧ 植物有時可生長兩千八百至三千五百公尺
‧ 玉山龍膽(3800)
‧ 玉山金絲桃
‧ 毛地黃,有毒但美
‧ 法國菊,據傳是法國傳教士第二次來時隨手灑種
‧ 繡線菊
‧ 紅毛杜鵑

文章中,曾提到高山上的草、花。它們在冬天、春天時不會使人特別注意,但到了夏天,則會以冬天所積蓄的能量,快速成長,開出鮮豔又大而美的花。知道它們的生命循環,會令人感動,因應環境,而發展自己的生長策略,這是她們的生命之美。

3. 動物
‧ 金翼白眉
‧ 台灣帝雉
‧ 酒紅朱雀

整個台灣的高山自然世界,豐富、多樣而且神奇。無論怎樣記錄,其實都是皮毛而已,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去爬山。中山女高日據時期有一門登山的活動,各位老師也可嘗試,不用害怕,只須一天慢跑兩千公尺,預先儲備體力。

(二)玉山去來
本文被收錄在國文課本後,我曾在國文教師研習會上被問到,〈玉山去來〉或者〈散文〉應該怎麼教。就我看來,我希望國文教育可以做到的是,帶領學生進入文學的世界,並自行體會這個世界的美好。閱讀文學作品時心靈的喜悅,也許正是文學的無用之用;同學若能從中得到喜悅與安慰,這便是最重要的了。
大學時期,我上的是王文興先生的西洋文學小說。一學期上四篇,老師只將課本重要之處大略講過,考試考是非題,看來與小說無甚關聯,老師的目的只是要測驗學生有沒有認真看過小說。當時對於那樣的考試方式覺得訝異,但在那樣的考試逼迫下,大家也就盡量認真看過所有文本。如何帶領學生很認真地去閱讀一篇文章呢?文字注釋、作者是誰,這些實際上與一篇文章的好壞都無關。我想,重點在於使學生願意認真地去閱讀。
此外,我比較希望能夠帶領學生細讀、熟讀,以及朗讀。散文作者寫作時,一直要尋找一個敘述的腔調,其中必有其獨特的音韻起伏,此可藉朗讀感受之。我還記得,幾年前花中學生在上〈八通關種種〉時,將考卷關於我的部分寄給我,請我作答,我當時竟不敢回他的信。也許考試可以不必考這樣細,如果讓學生願意去看〈玉山去來〉,這樣也就夠了。
我在一向不愛看自己過去的作品,但為了今天的演講,便又將〈玉山去來〉看了一次。有時甚至希望大家忘記考卷上關於我的文字的各種詮釋,而能以讀者眼光純粹地觀之讀之。《永遠的山》共有三個版本,之所以一改再改,其實就是對其中文字不甚滿意。出版商的備課用書談到結構問題,我看了也頗感認同,因為無論今古文,必然都得注意其中結構,文意脈絡。

1.第一小節:
談第一次登玉山主峰頂的經驗,以進行式行文。散文作者寫作時,必有其敘述位置;既有事情,必牽涉時間及其順序。作者欲談一事,位置何在?例如,是三個月後以回憶方式記錄之?或者當下坐在三千六百公尺之處記錄?本段敘述者是在隊伍中,一如電影鏡頭的跟拍。這好處在於「身歷其境」,但也亦流為流水帳;如何使之不沉悶,則剪裁就顯得很重要了。因此這裡根本不交代從哪裡出發,不交代如何到達這裡。我想,應把主題放在「目的地」的高度上,而不是一味回憶交代。此外,不管詩或散文,破題都很重要,這裡便是以第一句話來總括整個第一小節。

2.第二小節:
敘述者已然登頂。寫日出,寫風雲詭譎的變化氣象。這是類似固定在腳架上的攝影鏡頭。

3.第三小節
以不動之鏡頭,環顧玉山四方群峰。至此為止,是第一次的登山經驗;廣義云之,是一遠足的經驗。

4.第四小節:
從一次擴充成三次登頂。這早晨是否仍是世界上第一個早晨?意指,此早晨可能是無數次的早晨,但這是自己心裡的感覺。這個時候是否與其他什麼時候是類似的?這裡跳脫前三小節,從個別性到普遍性,從殊相到共相,從具象到抽象。文學不同於佛法上所說的六根清淨,反而必須開放五官,讓意念奔馳,讓心靈波動,使思索情懷進入此一層面,然後才能以之接近,並詮釋外物。詮釋有時可以談得很理論,但如何出之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則很重要。如我讀莊裕安的〈野獸派丈母娘〉,便也可以學習他是怎麼樣去看、體會一個人,並與之有所回應,而更了解怎樣去認識一個女生。

(三)談談散文
朱光潛說:「何謂文學?作者對於人生事象的種種觀感,以文字為媒介,用一種新鮮而獨到的方式將之表達出來。」這雖然談的是文學,但幾乎可說是對散文的詮釋。
普魯斯特說:「文學是一種光學儀器。」人生中,有些事情不一定有親身的經驗,但此無妨。因為,經由作者的敘述,讀者反而可得一清楚深刻的了解,進而擴充自身的經驗。另外,有一種經驗是人人共有的,我們對於一個熟悉的事件,容易忽略其殊處,此時,一個外來者陌生的眼光,若能深刻而清楚的表達他所看到的東西,反而能使習以為常的人發現其中的特別之處,進而感受到驚訝與歡喜。這就是作者創造出來的光學儀器了。Insight,這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真知灼見。
我在參加評審會議時,發現其實閱讀文章就是兩個標準:寫什麼?如何寫?我希望可以向學生強調文法的重要,修辭的裝飾反而次之。文法的正確表示把話講清楚了,這牽涉到整個組織結構,講的話有沒有條理及層次,是非常重要的。

◎提問:請問文法怎麼教?
我注重現代散文的標點符號,因為那牽涉到語氣的問題,否則文意容易紊亂。例如:「走在路上,一隻狗跑過來咬傷了我的女朋友」,句子主詞不清,讀起來便有問題。主詞動詞該用就要用,標點符號也是。大家可以看看海明威的小說,常用短句,但卻能清晰細膩地表達他的意思。我不很清楚中文如何分析一個句子,也許可以用英文的方式試試看。以課文為例,也許可以試著讓學生理解,什麼樣的句子用的是正確的文法。但〈永遠的山〉中,有的整段是一個句子,那是我故意為之的,希望形成一種綿綿不絕,糾纏不清的氣勢。語勢和外在可以契合,但有些創作者寫到最後,則有一遊戲的性質。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