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閱讀]黛安‧阿巴斯傳記─控訴虛偽的影像敘事者Dina arbus 資料二

由於黛安是藝術家也是自殺身亡,所以直覺地以梵谷來比喻似乎也頗為合理。

新浪博客的一篇整理文,很可以看到很多被「轉述」的黛安‧阿巴斯。

連結與原文:

梵高似的戴安·阿勃丝(DianeArbus)_羊羊的瓶子_新浪博客


梵高似的戴安·阿勃丝(DianeArbus)

(2010-05-11 12:52:33)
标签:

摄影艺术家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戴安·阿勃丝(DianeArbus),摄影界里一位出位的犹太籍女摄影师,被誉为摄影界的“梵高”,一生追求“不正常”的影像,执着于自己的信仰,却无法摆脱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困惑,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她的作品总是力图展现“熟悉的事物的不可思议面,不可思议事物的熟悉面”,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哲学上的探索,一种个人理念的视觉描绘,对她而言,摄影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无关道德,无关责任……“我只拍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只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对我而言,照片的主题永远要比照片本身来得重要,而且复杂。我在乎的是这张相片是关于什么的。”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阿勃丝生于1923年,于1971年在自家浴室中自杀,是上世纪60年代最杰出、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摄影家之一,也是第一位被攻击为不道德的摄影家,原因是 她所拍摄的对象大都是正常社会中所谓的畸形人———巨人、侏儒、低能儿、残障者、变性人……而所拍摄的正常人,也是非常态的类型———双胞胎、三胞胎等 等。



在她的镜头下,无论正常或不正常都有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人物是丑陋的,表情是令人厌恶的,穿着是极粗俗的,空间又充满着腐败的气息。而这种在禁忌中挑衅常规、寻求尊严和力量的风格也正是她最有魅力之处。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在阿勃丝的世界里,“人人都成为异类,绝望地孤立,在机械、佝偻的身份和关系里动弹不得。”在黛安的镜头中,摄影术变成了叩问影像真实的艺术。黛安·阿勃 丝拍摄畸零人和装腔作势者的照片,真实到不可单纯用“视觉迫真”来形容,那是一种撼动心灵的真实,甚至带有认知经验的残酷无情。六十年代阿巴斯的三幅作品 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期间,每天上午工作人员得抹去人们吐在上面的口水,没有一种厌恶比这种更真实的了。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黛安有与生俱来艺术家的敏感触觉,她从专制的父亲和皮草商家族那里,也承继了典型具压迫感的犹太家庭教育。具备时尚触觉却又不懂理财的父亲戴维,对黛安一 家管教甚严,他慷慨帮助每一位潦倒的朋友,包括让一位蹩脚的牙医经常为家人看牙,弄得黛安和她兄长的牙齿很糟糕,也许这些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外表缺憾,造就 她日后以人类畸零真实的一面作为题材的取向

        另一方面,黛安和她的丈夫,自少年时即接触德库宁、波洛克等艺术家,她饱读卡夫卡和里尔克,更向工作伙伴推荐阅读博尔赫斯,也曾经研究过畸零人照片和写实 照,写过有关世上第一张照片的摄影论文。因此我们知道黛安在拿起摄影机以前,已经不单纯是相信直觉,而是进行过一连串观察和艺术思考。黛安与嬉皮士和前卫 艺术家过从甚密,所以也拍摄当时仍属禁忌题材的天体族、变性人和易服癖者。在包斯华笔下,我们发现阿巴斯不是本能拍摄者,而是沿着自己的文艺嗜好去探索一 种崭新的艺术。
          阿勃丝的杰出才华令她感到 十分孤独,因而患上长期抑郁症。从她的性生活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痛苦:她与不同男人做爱,甚至还包括许多成为拍摄对象的粗糙汉子;她也与女人有过亲密关系, 谙于扮演不同柔弱和刚强的女性角色,她参加乏味的杂交和换妻派对,喜欢千篇一律的色情照片,因为这一切都能满足她那艺术家的窥淫癖,让她接触到各种各样的 性关系,拍摄出更“突破传统”的照片。在操纵欲和窥淫癖背后,却是讳莫如深的脆弱内心。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卵生双胞胎”是阿巴斯最富争议性的照片之一,它也是史丹利·库布利克电影《闪灵》的灵感来源。这幅照片和她的其他作品一样,反映出摄影师对怪诞、乖戾和 黑色题材情有独钟。包斯华说光明的事物绝不是黛安·阿巴斯所钟爱的,在本书后记里,作者仍用一种近距离的笔触,证明自己是传记人物的密友,她引用阿巴斯的 话“我真的相信世上有些事情如果我不拍下来,就没有人会看见”来总括这位摄影师的艺术立场。

         黛安娜·阿勃丝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摄影师,在她照片中的人物,不管正常与否,都表现出一种极度变态的倾向,丑陋的外表,让人厌恶的表情,穿着粗 俗,甚至连周围的空气都似乎不再清澈,一切都与美好格格不入。黛安的摄影艺术真谛在于让观众透过她所拍摄的对象,去思考命运与悲剧,思考自己与他人,思考 正常与反常的界限。

         黛安娜·阿勃丝在1923年3月14日出生于纽约,她的祖父当年为了逃婚从俄罗斯来到美国,她的父亲大卫·奈莫洛夫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商人,并且娶到了纽约 第五大街Russek皮草店老板的女儿,后来顺利接手了这家名店。黛安在富庶安逸的上流社会中长大,14岁时,她与大她5岁的艾伦·阿勃丝相恋,由于家庭 的反对,两人的地下恋情长达4年之久。黛安18岁时,两人终成眷属。艾伦在军队服役时学会了摄影,回家后还教给黛安。战争结束后,两人开始从事服装摄影, 艾伦负责拍摄,黛安则负责设计,他们很快成为业内的佼佼者,但黛安的父母从未资助过女儿,只是成为他们的客户。

              1956 年,黛安开始自己拍摄作品,她和艾伦的婚姻也逐渐出现裂痕。两人于1959年分居,1969年正式离婚。在艺术学校学习时,黛安结识了著名女摄影师莉赛 特·莫德尔,她被后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不雅元素所深深吸引,开始学着用镜头来捕捉生活中的反常和畸形,丑陋和残疾的人群成为她的主角。黛安出没于社会底 层,参加变性人聚会,甚至在天体营中同样赤身裸体。在非同寻常的世界观的指引下,黛安成为了非主流摄影名家,然而在她镜像悲苦命运的同时,自己也换上了忧 郁症。1971年7月26日,黛安服用了大量镇静药后在浴缸中割腕自杀,当时年仅48岁。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

以下是关于戴安·阿勃丝 传记类的电影:《FUR》(皮毛)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Diane Arbus官方网站:http://www.dianearbus.net

整个影片讲述了美国摄影史上最伟大的摄影家黛安娜·阿勃丝(Diane Arbus,1923—1971)在其最后10年的生活状态。从对自己生活的困惑和厌倦到她接触到阁楼上邻居后,将其带入一个诡异奇幻的世界,致使她丢弃 家庭,疯狂地融入这个常人无从注意、也无从理解的世界。让她从商业摄影的助手成为一代摄影大师。黛安娜·阿勃丝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是美国社会中的那些边缘 人物,如裸体营里的人、侏儒、巨人、心理障碍者、自闭者、同性恋,变性人等。因此,她的摄影作品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受到整个摄影界的关注和常人社会的批 判。
=========================================
以下是相关书籍和评论: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彭砺青

□书店职员,香港
《控诉虚伪影像的叙事者———黛安·阿巴斯》(DIANEARBUS:ABiog-raphy),派翠西亚·包斯华(PatriciaBosworth)著,陈雅汝译

【生性孤僻的兄妹俩似乎心灵相通,虽然两人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隐秘一面,但在对虚构和真实的执着方面,两人倒有不少相同之处。黛安·阿巴斯看透摄影与虚妄的关系,她说:“照片就是关于秘密的秘密。照片告诉你越多,你知道的越少。”

    阿巴斯在摄影史上的地位,可从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看得出。派翠西亚当过黛安的模特儿,她对于阿巴 斯的熟悉程度,让她挥洒自如地长篇描写黛安的家庭生活史,而不去评论她的作品。这位传记作者态度认真,除了上溯黛安祖辈的成长史,还访问了霍华的朋友小说 家玛拉穆德、安迪沃荷等人,以及她的晚辈行家莉塞德·莫德尔(LisetteModel),并准确描写出阿巴斯童年时心灵生活的点滴,甚至从黛安挚友口 中,得知阿巴斯的初恋和手淫的始末。这应该是黛安讳莫如深的私人生活,然而对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和个性又是至关重要,因为阿巴斯照片表现出来的丑陋,是对各 种传统枷锁的反抗。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五大道上的罗瑟克百货”讲述她的家庭环境和她的成长史,“时尚年代”讲述黛安为《时尚杂志》拍摄照片的岁月,亦即事业和夫妇生 活之初,最后一章“黑暗世界”则关注黛安成名后面临的各种挣扎,尤其是与丈夫亚伦渐行渐远,令这对“双胞胎”必须分离,黛安必须独自走上她的摄影艺术之 路,而亚伦的才华远逊于她是其中一个原因。这一章很精彩,它展示黛安的艺术家精神,例如明知眼前的畸零人是故意假扮的,也要在那人身上寻找摄影的艺术效 果。

作为传记作者,包斯华是称职的,但这不是一本易读的书,书中纷繁的细节会令读者透不过气来,而作者鲜有在书中发表自己的“卓见”】





★☆★☆★

另一本关于阿勃丝的书:

    【面对Diane Arbus的照片 很难掩饰自己的震惊和内心的惶恐 就像Diane Arbus初次展出自己的作品时被很多人唾弃一样直到现在依然无法被大多数的人接受

     那些作品中异于常人的人,在我们误发想像的生活中度过每一时刻,大多数的人都在惧怕将未会有什么创伤的经验中生活过来,而畸形人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他们 已经通过了生命的考验,他们是责阿勒丝把畸形人尊为'贵族',正是自己对人生谜语的解答,她的一张张照片却是对正常人提出另一道谜题,多半人是没有勇气回 答出的。

“勃丝走入禁忌之门以后,自己越来越受不可思议的事所影响 但她又无法真正进入她所尊崇的'贵族世界' '我想描写的是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入其他人的身躯;别 人的悲剧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她一再地将自己染黑,却永远成不了黑人,这种苦闷一再地折磨她,使她拥不了 身。她染上严重的周期性忧郁症,又受挫于长期性的肝炎,最后终于以自杀来寻求解脱。她的死亡和她的摄影一样,令人惊骇。她是躺在澡盆里,以刀片割脱,让血 染红了整地水,也染红了自己,直至咽下最后的一口气。她是解不开人生的谜语呢?还是谜底就是 '死亡'? 在黑暗世界活了四十八个年头的阿勃丝,以生命最后的十年(1962-1971)来完成自己的心愿。

      从这十年所拍摄的照片,我们可清楚地看出她一步步跨向死亡的足迹,越晚期的照片越是诡异,越是不可思议。死亡前的一组七张照片以《无题》为名,拍的是低能儿的化装舞会。她曾对拍摄经验做了这样的自述: '一个只有六岁智能的六十岁老人,向我说:‘我以前一直沮丧着,我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待我们共舞之后,忽然间他的眼睛一亮说: ‘哈!我现在一.或屯不沮丧了’。'

     阿勃丝的《无题》作品之三,是一个戴着魔鬼面具的低能儿。这位 '贵族'好像在召唤着阿勃丝: '我们不要沮丧,来吧!与我到地狱共舞。'” 】


“我一直把摄影当成一件下流的事情"
“我第一次拍照时觉得自己非常变态。”
戴安·阿布斯(Diane Arbus)这样写道

戴安拍摄了大量的反主流摄影作品

黛安曾经说:
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人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1971年7月26日,年仅48岁的黛安服用了大量镇静药后在浴缸中割腕自杀

哥哥霍华德·内梅诺夫为她写诗 :
给黛安——用自己的双手结束了自己生命的
亲爱的 我不知道死前
你是否想玩孩子们的游戏
——相信你也玩过了
游戏里 你沿着一道窄窄的花墙跑过
你把墙看做山脊
山脊两翼沉浸在雪落的天幕中
深不可测

你意识到了失衡
你惧怕掉下去
你跑了起来
一个瞬间划过脑海
我要死了

这是昔日的时光
而现在你去了
没人再玩长大的游戏
游戏里 黑暗笼罩着失衡的山脊
你仍在跑 没有往下看
也没有再跳起来
因为
你惧怕掉下去

梵高似的戴安路阿勃丝(DianeArbus)

No comments: